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7.99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北方方言。指用力以肩扛物。如:「夯行李」。明.凈善重集.禪林寶訓一:「自家閨閣中物不肯放下,返累及他人擔夯,無乃大勞乎!」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季氏》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
困獸猶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晉再克而楚再敗也。楚是以再世不競。今天或者大警晉也,而又殺林父以重楚勝,其無乃久不競乎?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夫其敗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損於明?」晉侯使復其位。 〔注解〕 (1) 城濮之役:春秋時晉文公率諸國之兵與楚人戰於此,楚師敗績,文公遂為春秋五霸之一。 (2) 三日穀:晉國軍隊已經吃了楚國三天的存糧,意謂晉軍已打敗楚軍。 (3) 文公:春秋晉國之君,姓姬,名重耳(西元前697∼前628),獻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獻公嬖驪姬,殺申生,重耳奔狄。公任用狐偃、趙衰諸賢,納周襄王,救宋破楚,繼齊桓公為諸侯盟主,成為五霸之一,諡文...
包藏禍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藏詭計,圖謀害人。《左傳.昭公元年》:「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己,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唐.駱賓王.代李敬業討武氏檄:「猶復包藏禍心,竊窺神器。」也作「苞藏禍心」。
栖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忙碌奔走,無暇安居的樣子。《論語.憲問》:「丘何為是栖栖者與,無乃為佞乎。」晉.陶淵明〈和劉柴桑〉詩:「栖栖世中事,歲月共相疏。」宋.范成大〈潺陵〉詩:「春草亦已瘦,栖栖晚花少。」
內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我觀察與反省。《左傳.僖公十九年》:「今君德無乃猶有闕,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內省德乎?」也作「內觀」。
低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屈服、妥協。《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梁鴻》:「常聞夫子欲隱居避患,今何為默默?無乃欲低頭就之乎?」
吳承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為自己沒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痴?"  生活困頓給吳承恩帶來的壓力並不小於科考的失利。父親去世以後,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開支,但他卻沒有支撐門戶的能力,更沒有養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來源,除了每月從學府裡領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親所留遺產了。  品嘗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的吳承恩,開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慮社會人生的問題,並且用自己的詩文向不合理的社會進行抗爭。  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游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歷十年離...
疾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疾病。《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清.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計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勞,中苦饑乏,老苦疾疢。」
釁起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禍起蕭牆」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季氏》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