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攀登、爬行。《三國演義》第九○回:「洞內孟獲宗黨,皆棄宮闕,扒山越嶺而走。」《老殘遊記》第一九回:「有膽子的快來跟三爺碰碰,沒膽子的替我四個爪子一齊往外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鱗目蛇亞目爬行動物的總稱。約二千七百種,臺灣約產五十八種。體圓長,無四肢,有鱗,口大,舌細長而分叉,體色不一,有蛻皮現象。卵生或卵胎生,分有毒跟無毒二種。
蠢蠢欲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蟲子要爬行時的動作。比喻人意圖搗亂。如:「看他們這群小人一副蠢蠢欲動的樣子,八成又要興風做浪。」
匍匐前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手、足著地向前爬行。多用於軍事訓練、演習或戰鬥中。如:「作戰時,軍人常以匍匐前進的方式通過障礙。」
匍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手足伏地爬行。《莊子.秋水》:「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先生伏質就地,匍匐北進。」也作「匍伏」、「蒲伏」、「蒲服」。
蝸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蝸牛(snails)1.1 庭院大蝸牛1.2 非洲大蝸牛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蝸牛(snails)蝸牛爬行的方式是靠富足肌肉形成波濤狀的起伏,用來推動身體前進,並且體內會分泌出一種黏粘的液體,來使潤滑腹部和足部,緩緩前進,也因此只要蝸牛行走過的地方,都有一層白色痕跡的緣故。蝸牛不耐熱也不耐寒,因此在夏天時,蝸牛喜歡棲息在陰濕的地方,像是水溝或溪流邊;冬天則是喜歡縮在殼裡,像冬眠一般,然而在乾旱的時候,蝸牛也需要旱眠,以免會被曬死。在睡眠時,蝸牛會先把頭腳都先縮起來,然後再殼口上分泌一層薄膜,薄膜上,會有...
委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蛇行,俯伏爬行的樣子。《史記.卷六九.蘇秦傳》:「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謝。」《聊齋志異.卷一.宅妖》:「近扶之,膩然而倒,委蛇入壁,移時始沒。」
哺乳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有三個特徵,使牠們有別於其他類別動物,也與其他脊椎動物不同(脊椎動物即具有內部骨架的動物,如魚類、爬行類及哺乳類)。首先哺乳動物是溫血動物,更精確地說是內溫、恆溫動物,亦即能從體內產生熱度,使身體維持在相當高的溫度,通常為35-40度C,且不論環境如何變化,都能將體溫保持於恆定範圍。其次,哺乳類動物具有毛髮或毛皮,就連看起來似乎完全沒有毛髮的哺乳類動物,如鯨魚、海豚,身上仍有一些地方具有毛髮。第三個特徵是雌性動物會以體內腺體分泌的乳汁哺育新生幼兒,這種腺體稱為乳腺,也是哺乳動物這整個類群的名稱由來。(註1) 繁殖(註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爬行徐緩的樣子。通「蚑」。《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跂行喙息蠕動之類,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烏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烏龜(tortoise)1.1 石龜和草龜1.2 紅耳龜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烏龜(tortoise)1. 烏龜是世界上唯一存活長有硬殼的爬行動物。牠們的殼(殼由堅硬的背甲和腹甲組成)覆蓋全身,只有露出頭、腿和尾巴。當烏龜一旦有危險時,大部分的烏龜都會將頭收到殼中,也有些烏龜也會將尾巴和腿縮進去殼中。(註2)2. 烏龜最喜歡曬太陽,常常會爬到河邊或石頭上,安靜舒服的曬著太陽。所以我們通常在公園、池塘都能夠看見牠們。雖然烏龜看起來很悠閒,令人意外的是烏龜非常敏感,通常只要一聽見聲音或看見人影,烏龜就會快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