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一種飲酒的器具。形狀略似雀,下有三隻腳。如:「玉爵」、「金爵」。《詩經.小雅.賓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爾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輔助。《書經.大誥》:「越天棐忱,爾時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
化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菩薩為教化眾生而顯現的生命形態;亦指人或事物所轉化的種種形象。《西遊記》第一七回:「爾時菩薩迺以廣大慈悲,無邊法力,億萬化身,以心會意,以意會身,恍惚之間,變作凌虛仙子。」《西遊記》第二五回:「卻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摛翰振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舒展文才,鋪陳辭藻。《南齊書.卷五二.文學傳.丘巨源傳》:「又爾時顛沛,普喚文士,黃門中書,靡不畢集,摛翰振藻,非為乏人。」也作「摛文掞藻」。
五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指能產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種作用的感官。《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一:「言五根者,所謂眼、耳、鼻、舌、身根。」(2)指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根是力量的意思,指進入聖道,調伏煩惱的力量。信根是對三寶生起清淨的信心。精進根是努力的長善除惡。念根是對當下每個念頭、感覺都清清楚楚。定根指修習四禪。慧根指如實知四聖諦。《雜阿含經》卷二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根。何等為五?謂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心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志氣。唐.韓愈〈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爾時心氣壯,百事謂己能。」《聊齋志異.卷五.郭生》:「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望。」
盲人說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盲人摸象」之典源,提供參考。 《大般涅槃經.卷三○》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1>大臣受王敕2>已,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3>。」爾時大王即呼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萊茯根4>;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5>;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注解〕 (1) 爾時:那個時候。 (2) 敕:音ㄔˋ,命令。 (3) 示竟:展示完畢。 (4) 萊茯根:蘿蔔。萊茯...
上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上等品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仁祖年八歲,謝豫章將送客,爾時語已神悟,自參上流。」唐.羅隱〈題方干〉詩:「顧我論佳句,推君最上流。」
一現曇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曇花一現」之典源,提供參考。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爾時,佛告舍利弗:「我今此眾,無復枝葉,純有貞實。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聽,當為汝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舍利弗1>:「如是妙法2>,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優曇鉢華3>時一現耳。舍利弗,汝等當信佛之所說,言不虛妄。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 〔注解〕 (1) 舍利弗: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號稱智慧第一。初從六師外道的刪闍那毗羅胝子出家,後因聽到釋迦牟尼之弟子馬勝比丘說因緣所生法的偈頌,改學...
摸象眾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盲人摸象」之典源,提供參考。 《大般涅槃經.卷三○》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1>大臣受王敕2>已,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3>。」爾時大王即呼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萊茯根4>;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5>;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注解〕 (1) 爾時:那個時候。 (2) 敕:音ㄔˋ,命令。 (3) 示竟:展示完畢。 (4) 萊茯根:蘿蔔。萊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