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時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波羅蜜》八千億偈竟,其第一法師為王即說偈,言:「……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憂悲為害。……」爾時,法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眷屬得法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誦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偈句。」
面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部、臉部。《三國演義》第七回:「孫策望見,按住手中鎗,扯弓搭箭,正射中陳生面門,應弦落馬。」《楞嚴經》卷一:「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
不二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二法門」之典源,提供參考。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第九》爾時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1>無識2>,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3>法門4>。」於是文殊師利5>問維摩詰6>:「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注解〕 (1) 示:開示。 (2) 識:知道、了解。 (3) 不二:指不是兩個極端。 (4) 法門:指修行入道的門徑。 (...
薄伽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尊,為佛陀的十種名號之一。由梵語bhagavan翻譯得名。含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六義。《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一:「爾時薄伽梵從初證覺,於十二年中諸聲聞弟子無有過失,未生瘡疱。」也譯作「婆伽婆」、「婆伽梵」。
志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波羅蜜》八千億偈竟,其第一法師為王即說偈,言:「……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憂悲為害。……」爾時,法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眷屬得法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誦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偈句。」
法無二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二法門」之典源,提供參考。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第九》爾時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1>無識2>,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3>法門4>。」於是文殊師利5>問維摩詰6>:「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注解〕 (1) 示:開示。 (2) 識:知道、了解。 (3) 不二:指不是兩個極端。 (4) 法門:指修行入道的門徑。 (...
三盲摸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盲人摸象」之典源,提供參考。 《大般涅槃經.卷三○》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1>大臣受王敕2>已,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3>。」爾時大王即呼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萊茯根4>;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5>;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注解〕 (1) 爾時:那個時候。 (2) 敕:音ㄔˋ,命令。 (3) 示竟:展示完畢。 (4) 萊茯根:蘿蔔。萊茯...
壽者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眾生死後,會在六道中投生的概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無壽者相。」今多用以稱老人的容貌。
康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的酒器。《詩經.小雅.賓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爾時。」
境與心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波羅蜜》八千億偈竟,其第一法師為王即說偈,言:「……生老病死,輪轉無際。事與願違,憂悲為害。……」爾時,法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眷屬得法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誦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偈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