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學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覺化(5)演示與示範(6)角色扮演(7)寫作(8)討論(9)閱讀(10)模擬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學特質英文關鍵字:Teaching Qualities 參考資料張添洲/著。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2000年初版,頁157-160。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領導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導特質論」係指以描述領導者應具備那些特質(trait)或特性(characteristics),才能成為成功領導者的領導學說。此理論著眼於發掘與領導行為有關或者可以解釋領導行為的個人身心特質
  有關領導特質論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基本觀點:第一種強調一般人格特質的研析;第二種注重特質中「共同特性」的發現;第三種則著重「屬性」(attributes)的分析。
  早期從事教育行政領導特質研究者,多屬一般特質的探討,認為領導者是一個具有某些特質的實體。例如伊爾斯布里(Willard S. Elsbree)等發現領導者的人格特質主要是:勇敢、友善、堅決、機智及自信。名...
多種特質多項相關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種特質多項相關法是獲得建構(構念)效度(construct validity)的方法之一。建構效度係指測驗能測量到理論的概念或特質之程度,此種效度旨在以心理學的概念來說明分析測驗分數的意義,亦即從心理學的理論觀點就測驗的結果加以詮釋和探討。堪布(D.T. Campbell)和費斯克(D.W. Fiske)於一九五九年提出「多種特質多項相關法」對測驗之建構效度做系統的分析,以考驗其幅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及區別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即指一個測驗的分數不僅要和測量相同的構念或特質的其他測驗分數有高相關,而且也要和測量不同構念的其他測驗分...
語言障礙兒童的身心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障礙兒童的身心特質有關語言障礙兒童的身心特質說明如下:目錄1 一、情緒2 二、社會3 三、人格4 四、生理特徵5 五、智能6 六、教育成就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一、情緒語言障礙的兒童可能因為發音不準確等原因,而受人譏笑,或有人學他們錯誤的聲音,使他們有受辱的感覺,所以常有情緒不穩,如容易生氣、憤怒、沮喪、焦慮的情形。 二、社會總體而言是社會適應困難,包括:1. 誤會:因為講話有問題,所以他人容易聽錯而造成誤會,進而影響社會適應。2. 敵意:因...
特質因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質因素論建基於官能心理學與差異心理學的基礎之上,認為特質為個別差異的重要指標,個人在性向、能力、興趣等方面有相當大的個別差異,而每一種職業的理想特質亦各有不同,因此如何將個人的屬性與職業做最適當的媒合,即為職業輔導的重點。
  基於此一理念,特質因素論的職業輔導主要即在協助當事人蒐集有關自我以及職業方面的資料,藉理性、認知的方式,逐步教導當事人做好職業的選擇或問題的處理:
  1.分析:藉各種途徑與工具,蒐集當事人各方面的資料。
  2.綜合:以個案研究的方法及測驗側面圖方式,綜合整理個案資料。
  3.診斷:描述個案特質或問題所在,比較各項資料。...
潛在特質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在特質理論,包含一組數學模型,描述可觀察的變項和潛在特質之間的函數關係。潛在特質模型的核心是一個表達因刺激而產生的可觀察反應與潛在特質之間的數學方程式。
  若將潛在特質理論應用到能力或成就測驗上,則稱項目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 IRT)。是以數學函數來描述測驗項目、受測者反應、潛在特質關係的一種理論。潛在特質理論認為受測者反應可用潛在特質上的地位加以描述。因此,若了解測驗項目特性和受測者反應的關係,再由經驗推得受測者反應和潛在特質間的關係,便可得知受測者在潛在特質上的地位。
  潛在特質是量度受測者能力或特性的一種指標。此能力或特性多為...
文化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特質為文化人類學的專業術語。指構成文化的最小單位,每一文化則由一組文化特質所組成。文化特質又可分為物質的與非物質的,前者如器皿、食物、服飾等,後者如技術、態度、儀式等。也稱為「文化元素」。
特質評定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質評定法也是自然觀察法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觀察者事先準備好評定量表,並依觀察所得印象在量表上評定該特質的等級。評定量表是研究者將欲觀察的特定行為,依其品質作一數量化的程度區分。量表的型式通常是在行為品質的兩極端特徵間,分成三個、五個成七個等級,作為觀察時評量行為的基準。例如,教師想要了解兒童尊重別人意見的情形,就可以採用「優」定為五等,「劣」定為一等,而介於兩者之間的就是四等、三等和二等,如下圖所示:
  
  教師可利用上圖所示的量表上,評定兒童尊重別人意見的情形,在適當的位置作記號。
  特質評定法的適用範圍廣泛、簡單且容易使用。然而評定等級時,研究...
耽迷(陰柔)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是指在「勁力」的圖表中,有一暗藏的斜線,將屬於非直接的、輕巧的、自由游離的和綿延持續的動作質感,均列表在此一斜角線的左方者,而凸顯出陰柔的特質,有如太極中的陰面。
Irmgard Bartenieff & Doris Lewis《Body Movement Coping with the Environment》1980、Rudolf von Laban & F. C. Lawrence《Effort》1974、Vera Maletic《Body-Space-Expression》1987、Marion North《Personality Assessment through Movement》1972、《The LMA Compendium》1990.
科學教師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教師特質是指每個教師所具有的個人特性(包括外表、健康、聲音、進取精神、應變能力、熱忱、誠實正直、自制力、同情心、機智、幽默感、公正、年齡、性別、種族、一般能力、推理能力、語言技能、教育背景、態度、價值觀、信念、社經背景等)、社會與專業知識(內容知識與專業知識的了解、對學習者的了解)、教室經營的技能與實務、教學的準備(包含訂定目標及規劃、使用教材與設備及教學資源等)、教學技巧與實務(建立並達成教學目標、引起學習動機、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問的技巧、教導概念、教導思考和推理、情意教學、評量、提供回饋、注意學生的個別需求,提供指導)。當擴張教師的角色時,教師的學識、教學技巧及實務等特質也隨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