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表層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謂特質(Trait)是人格心理學中以理論和評量為主的一個單位名詞,代表一個人的特徵;阿爾波特(G.W. Allport, 1897~1967)在其一九三七年出版的〔人格〕(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中論及人格特質;區分出普通特質(General Traits)和獨特之質(Unique Traits)。另外的人格心理學家如卡泰爾(R.B. Cattell, 1905~ )、艾森克(H.J. Eysenck, 1916~ )、基爾福(J.P. Gulford, 1897~1987)等用特質與因素(Trait-Factor)模式研究...
濃縮(陽剛)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在「勁力」的圖表中,有一暗藏之斜線,將屬於緊繃的、突發的、威猛的,和直接的動作質感,均列表於此一斜線之右方者,其所具備的濃烈特質,有如太極圖中陽剛面。
Irmgard Bartenieff & Doris Lewis《Body Movement Coping with the Environment》1980、Cecily Dell《A Primer for Movement Description: Using Effort-Shape and Supplementary Concepts》1977、Rudolf von Laban《The Language of Movement》1974 &《The Mastery of Movement》1971、Rudolf von Laban & F. C. Lawrence《Effort》197...
優勢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優勢特質又名顯性特質,是指由顯性遺傳因子所決定的身心特質,可使遺傳特性顯現於外表;而隱性基因只能決定遺傳的潛在特性。
  基因(gene)是遺傳因子的簡稱,是生物個體遺傳的基本物質。凡個體的性狀如外形或顏色,都由特定的遺傳因子所決定,而且一對遺傳因子控制一種相對性狀。
  人類的細胞有四十六個染色體。受孕時之受精卵,自父親的精子中接受二十三個染色體,自母親的卵子中接受二十三個染色體,配成二十三對染色體。每個染色體有很多個基因,而基因的物理構造和化學結構都有一定的排列方式,不得隨意錯置。因此個體的性狀決定於細胞內部基因的組合方式。
  基因的重要特性有顯性和隱性...
蘊含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格心理學所謂的特質(Traits),是指個人在不同時間或不同空間都一致的行為特徵。以特質為基本概念的人格理論與人格測驗研究稱為特質心理學(Trait Psychology)。
  根據人格特質心理學家卡泰爾(R.B. Cattell, 1905~)的說法,人格特質可分為兩類:一是可以直接觀察的表面特質(Surface Traits),也就是各種人格測驗所直接測得的個人特質;二是只能根據所觀察行為間接推論而得的蘊含特質,是根據人格測驗的表現,分析與歸納所得的潛在特質,只是一種理論性的建構(Constructs)。如一個經常有敵意行為表現(表面特質)的人,可能是潛在的焦慮在作祟,也...
自閉兒兒童的身心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物的根本、特性。如:「特質」、「流質」。《論語.衛靈公》:「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史記.卷二四.樂書》:「中正無邪,禮之質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眾不同、和一般人不一樣的。如:「特別」、「特等」、「特徵」、「特大號」、「特立獨行」。
特別、專門。如:「特寫」、「特地」、「特派」。
但、只是。如:「不特」、「非特」。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迴圈或生命的週期。 結語艾瑞克森認為,在每一個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中,解決了核心問題之後所產生的人格特質,都包括了 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品質,如果各個階段都保持向積極品質發展,就算完成了這階段的任務,逐漸實 現了健全的人格,否則就會產生心理社會危機,出現情緒障礙,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佛洛依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緣起2 定義3 人格發展五階段4 參考文獻 緣起佛洛依德的「心理動力論」是主動積極的心智過程,因此他所提出不僅是人格結構,還包括結構背後的心理歷程。佛洛依德以精神分析論討論人格的發展時,認為每個人都要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而在這些階段中的發展經驗,會形成成年後的人格特質,完成這些階段的發展,才能發展出成熟的人格。但不幸地個體有時無法正常依循每一階段前進,而滯留於某一階段。此外,個體面對創傷或極具壓力的情境(例如手足誕生),將可能退化至較早期的階段。因此佛洛依德非常重視兒時經驗,他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式在五歲時就已形成了...
移情與反移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ladding,2006,p.38) 若諮商師缺乏覺察,表現出不適當的情感,不了解個人的信念、特質、態度、需要和未竟事務是如何滲透至關係中,失去客觀性,則會使治療效果不彰,可和督導討論、自我覺察找出反移情根源、個人接受分析等方式覺察自己對個案的反移情狀態。(註二)Brems(2001)闡述四種反移情類型:(1)特定議題型(issue-specific):對特定話題產生迴避、負向,或情緒高漲的反應;(2)特定刺激型(stimulus-specific):對個案的外在或人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