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8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亂想。如:「別瞎,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忌、嫌疑。《左傳.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無,貞也。」晉.陶淵明〈與子儼等書〉:「鮑叔、管仲,分財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懷疑而產生異心。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況偽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貳。」也作「阻」、「疑」。
三划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划拳。《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當夜三划五,喫了半夜,把二百文都吃完了。」也作「三喝五」。
啞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測無從想像的事。如:「你有什麼話就直接了當的說出來吧!別讓大夥兒在這兒啞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忌多疑而殘忍。《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之為人,忍人也。」
三智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絞盡腦汁,多方測。《水滸傳》第二四回:「老娘也不消三智五,只一智便個十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答」是認知測驗的一種主要誤差來源;答會使測驗分數不能代表個人的真實程度。例如新法考試的試題係由客觀式的測驗題所組成,每一試題都有幾個可能的答案由受試者從中選擇其一;這種試題的作答方式易受答因素的影響。又如部分設有概約性時限的難度測驗中,受試者對試題的答傾向也會影響其實得分數,因此一些學者認為應該對答進行校正。
  答的校正旨在控制測因素,使其不致在實質上影響考試分數的意義。最常採用的答校正(correction for guessing)公式如下:
  S=R-[W/(n-1)]
  S:受試者校正後的分數。
  R:答對的總題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料到、想出來。《文明小史》第三○回:「看見這位太爺神氣,已透八九分,知道為的是那話兒,出來齊集了夥計商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疑。古典詩詞戲曲中為叶和韻腳常將二字顛倒使用。《董西廂》卷七:「似恁淒涼,何時是了?心頭暗暗疑。」《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浦郎自心裡疑:『老師父有甚麼詩,卻不肯就與我看,哄我想的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