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9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如:「用人」、「任用」、「運用」、「用兵」。
功能、效果。如:「功用」、「器用」、「作用」、「效用」。
吃、飲。如:「用飯」、「用菜」、「用茶」、「用湯」、「用餐」。
花費的錢財。如:「家用」、「零用」、「花用」、「用度」。
付出、施行。如:「用情」、「感情用事」、「用盡心機」。
需要。如:「你不用去!」、「這件事不用你插手!」
可供使用的、應用的。如:「用品」、「用具」、「用途」、「用處」。
用功:認真學習。如:「用功讀書」、「努力用功」。
用意:存心、意圖。如:「你的用意何在?」
囫圇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囫圇吞棗」原作「渾崙吞棗」。《碧巖錄》卷三記載了一段故事:有位僧人問趙州和尚是否曾親見過南泉大師?趙州打了個比喻,回答說:「鎮州出產大蘿蔔頭。」本來這位僧人問趙州時是別有用心的,想不到趙州不直接回答他的問題,打了比方。這番對答,表面上看來真是無味,直堵人口,害得這位僧人才一開口,卻只換得瞪大眼睛,不知如何接下去。趙州此番回答若是聽在有智慧人的耳內,恰如電光石火,一聞便透徹心靈。否則,想破頭了也不知所云。有人以為鎮州出產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去參見南泉,也是天下人皆知。這位僧人明知故問,所以趙州才會如此回答,不跟他囉嗦。恰如曾經有僧人問九峰和尚:「是否見過延壽和尚?」九峰回答說:「山前的麥...
守株待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五燈會元.卷一三.欽山文邃禪師》:「師曰:『汝若特來,我須吐露。』曰:『便請。』師便打,僧無語。師曰:『守株待兔,枉用心神。』」
東施效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制度、禮樂崩壞,各國霸主逐漸興起。孔子因此開始周遊列國,勸說各國君主施行仁道,希望能振興時弊,解決亂象。而孔子從魯國西行到衛國去的時候,弟子顏淵就問魯國的太師:「夫子此行結果會是如何?」太師回答說:「因為時代不同,禮法也隨著環境而有所改變,必須懂得變通才行。像孔子這樣的用心良苦,是出自於對社會的責任,但是以前許多的制度現在已經不再適用。這就和東施模仿西施一樣。在越國有個美女名叫西施,向來犯有心痛的毛病,每次心痛時,她總是輕輕地按住胸口,微微地皺著眉頭。有一次,同里中的醜女看見後,認為這樣的動作很美,於是也學西施捧心皺眉,自以為也很美。然而鄉里中的富人看見後,卻因此緊閉門戶而不出門;貧窮人...
甘之如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料,好獻給夫差。勾踐的作法果然獲得夫差的信任與賞識,賜給他許多獎賞。采葛的婦人知道勾踐為了復國雪恥,用心良苦,所以作了〈苦之詩〉來稱頌自己的君王,其中有句「嘗膽不苦甘如飴」,便是描述勾踐嘗膽之事是極苦之物,但勾踐刻苦自勵,卻把它當成像糖那樣甜美。後來「甘之如飴」就用以形容樂意承擔艱苦的事情,或處於困境卻能甘心安受。「甘之如飴」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宋.真德秀〈送周天驥序〉:「非義之富貴,遠之如垢汙;不幸而賤貧,甘之如飴蜜。」
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墨守成法注音︰ㄇㄛˋ ㄕㄡˇ ㄔㄥˊ ㄈㄚˇ漢語拼音︰mò shǒu chéng fǎ釋義︰猶「墨守成規」。見「墨守成規」條。 01.清.王韜《甕牖餘談.卷五.猶太古歷說》:「至於今中法,每不如西法之密,何哉?蓋用心不專,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陳出新耳。」 參考詞語︰墨守舊法注音︰ㄇㄛˋ ㄕㄡˇ ㄐ|ㄡˋ ㄈㄚˇ漢語拼音︰mò shǒu jiù fǎ釋義︰猶「墨守成規」。見「墨守成規」條。 01.《發財秘訣.第二回》:「至於石灣窯貨,不可謂非吾國美術之一,外人至今猶多購之者。然尚墨守舊法,不圖進步。」
居心叵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心」,存心、處心。語出《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叵測」,難以預料、不可測。語出《新唐書.卷二○○.儒學列傳下.尹愔》。後用「居心叵測」比喻心存險詐,難以預測。 △「包藏禍心」、「別有用心
不忮不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忮,嫉妒。不忮不求指不嫉妒,不貪得。語出《詩經.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後來多用來形容淡泊無求,不做非分之事的處世態度。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達之用心。」
孜孜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唐.吳兢《貞觀政要.卷二.求諫》:「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黏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