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7.90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紂王帝辛對內統治手段殘暴,對外連年征戰用兵,導致商朝政治腐敗、社會動蕩。而當時商的西方屬國周,在位者為武王姬發,他任用賢士呂尚、周公等,國勢非常強盛,於是起兵伐紂。《書經.武成》篇記載了武王在征討商紂前,祭告天地的一段話,他說:「我周王姬發將征伐商,因為今日的商君紂暴虐無道,任意蹧蹋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殘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獲得了志士仁人的協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禍亂。」最後商周決戰於牧野,紂王慘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書經》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紂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糟蹋物力,不...
緣木求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注解〕 (1) 辟:同「闢」,開拓。 (2) 朝秦、楚:秦和楚為當時之強國,能使之臣服,自能稱霸。朝,音ㄔㄠˊ,使之來朝。 (3) 蒞:音ㄌ|ˋ,光臨、來到。此處有君臨、統治之意。 (4) 四夷: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總稱。 (5) 若:如此。 (6) 所為:指興兵結怨之事。為,音ㄨㄟˊ。
沆瀣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僖宗乾符二年時,派崔沆去當主考官。放榜後,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被錄取了。當時,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兩個人的單名「沆」、「瀣」兩個字連起來,正好是指夜間的露氣的意思。於是當時人就議論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說:這位主考官和他的門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間由水氣凝集而成的露氣呀!後來「沆瀣一氣」用來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本是正面義;也轉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變成負面義。
膾炙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僖宗乾符年間,周朴因遇黃巢之亂,不屈從黃巢而被殺。朴死後,僧人樓浩蒐其詩百篇,編成《周朴詩集》二卷。唐人林嵩為《周朴詩集》寫了一篇序文,文中說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縱心靈於山林宇宙之中,視富貴如浮雲。與當時的建州刺史李頻、處士方干結為詩友,其間往來之詩作,都是「膾炙人口」,為人所稱美傳誦的好作品。文中「膾炙人口」原用於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傳誦,後則亦用來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
嗤之以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嗤之以鼻」的「嗤」有譏笑之意。今天在用「嗤之以鼻」這句成語時,特別強調用鼻子出聲來嘲笑別人,表示鄙視與不屑。這四個字的組合,目前可以看到較早的文獻資料是晚清小說《黃繡球》。清朝末年,中國社會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各方面都產生了劇烈的變化,婦權問題也逐漸受到矚目。《黃繡球》這部小說就是在描述當時婦女生活的狀況,以及新女性從事改革運動的困難,並藉以反映當時新舊社會交替之下,中國婦女爭取婦權的艱辛歷程。小說的重心特別擺在「放足」與「讀書」兩個當時婦女最急須改善的問題上,而「黃繡球」便是這部書的主角。原本是舊時代婦女的她,因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開始從事婦權的改革運動。先從鼓吹婦女解放纏足開始,進而興...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中,吸收知識時的認知方式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其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皮亞傑的研究方法不採用當時流行的等實驗組及多人資料統計的方式,而採用對於個別兒童(他自己的女兒)在自然的情境下連續、細密的觀察紀錄他們對事物處理的智能反應,屬於質的研究。而他這種研究方式,廣為現時兒童心理學家所採用。認知發展論的理論,可以分成兩階段說明: 其一是他理論中的重要觀念,這些術語代表其理論的要義或基本概念。 其二是不同年齡兒童的發展階段觀點。 理論皮亞傑認為發展會以階段形式出現,透過平衡歷程從一階段演化至下一個階段。兒童會在環境中所遭...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見於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歐陽少師,指的是歐陽修,因為他當時任官太子少師,也就是太子的老師,所以蘇軾才稱他作歐陽少師。歐陽修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著名的史學家。蘇軾亦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實為歐陽修的後輩,甫入京時,因受到歐陽修的大力提攜,所以對他一直非常的欽服。〈賀歐陽少師致仕啟〉為歐陽修辭官獲准後,蘇軾寫給他的信,文中用「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稱頌他的勇氣與智慧。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這句話,意思是:真正靈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來似乎笨拙。蘇軾的這兩句話明顯脫胎於此,意指真正有勇氣的人,反而不會去彰顯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
口若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接觸到的一切現象,能夠留心觀察,並思索它的道理。後來,他愛好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有很深刻的研究。當時,有許多人請他去做官,他一概辭謝了。每天只是研究學問和談論哲理,就覺得有無上的快樂了。但他後來還是被請去做了黃門侍郎。因為他的知識很豊富,什麼事情講起來都頭頭是道,且又喜歡儘量發揮他的見解,於是太尉王衍就常常稱贊他說:「聽郭象說話,好比懸在山上的河流瀉水,直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補充相近詞:伶牙俐齒、滔滔不絕、妙舌連環、舌粲蓮花 實例參加這場辯論比賽的同學,都是各校決選出來的善辯好手,個個「口若懸河」,雄辯...
模稜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蘇味道是唐初趙州欒城人,年輕時和李嶠都以擅長文辭而出名,當時的人因此合稱他們為「蘇李」。雖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場上打滾,還擔任過宰相的重要職務,但是他的處事態度含混,曾經對人說:「處理事情時,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見和主張,萬一出了錯,才不會因為判斷錯誤而受到責備,這就像摸著稜角的兩端,不置可否才好。」人們因此,幫他取了個「蘇摸稜」的外號。後來「模稜兩可」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
風聲鶴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慌疑懼。 故事前秦苻堅率領著百萬大軍,在淝水的岸邊布陣,想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大舉渡河侵犯東晉。當時,謝玄被晉武帝封為建武將軍,奉命領兵平亂。謝玄知道苻堅的實力雄厚,正處在優勢的地位,晉軍如果和他們正面作戰,一定會吃大虧的。經過幾次的策畫,謝玄決定採用突擊偷襲的戰術。他趁著苻堅沒有防備的時候,親自率領八千多名的精兵,涉水渡河去偷襲;而苻堅還以為東晉懼怕,不敢前來。當謝玄的軍隊像飛將軍一般,從天而降,抵達苻堅的陣地的時候,苻堅的精兵嚇呆了,不知如何是好,紛紛逃命。謝玄便就趁著苻堅軍心散亂的時候,奮勇進攻,使得苻堅的軍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