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3.17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牽強附會」原作「牽合附會」,典故出自〈通志總序〉。《通志》是宋代鄭樵所寫的一部講典章制度的政書,他在該書的序裡提到:自然現象變化多端,人間的福禍也都難以測知,人如何能將某些純屬於自然現象的變異,與人世福禍連繫起來?且必然視為是福禍降生的兆呢?然後代史官卻都好將此種自然現象與人事變化結合起來解讀,西漢時候的董仲舒尤其是如此,如《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魯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董仲舒以為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時吳子好勇,使刑人守門,……後閽戕吳子。」對於《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日有食之」這條資料,董仲舒將「日食」這種自然現象,視為是「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後來更舉出...
忽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疏忽、不注意。[例]發高燒是許多重大疾病的先期狀之一,千萬不可忽略。
對症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針對問題做有效處理。[例]關於這件事,我們要找出問題結,才好對症下藥。
高層次同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次同理心的使用要非常小心,所要考慮的因素如二者之關係對個案而言是否夠安全?諮商師是否已足夠了解個案之結所在?以及了然自己運用此技巧之目的何在。一旦表達之後,亦要向個案證實是否為扭曲其所想表達的。對兒童而言,雖然其情緒經驗均相當直接,但限於其表達能力之不足,諮商師更需敏感於個案所透露出來或不完整之訊息,注意其肢體語言,儘量彎下身來,用兒童的立場設想其狀態,再用成人之角度來感受其未能表達的部分為何,並反映出來。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高層次同理心英文關鍵字:advanced empathy 參考資料王文秀、田秀蘭等人著。兒童輔...
發現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考中,發現者各種可能的問題解決途徑,當學生能從遊戲中產生有效能的驚奇,那麼在創作性活動中要突破問題結越有其可能性。遊戲中的快樂氣氛可以引發學生追求勝利、成就的動力,讓學生在遊戲中發揮潛能,運用感官和思考去解決遊戲中的問題。(註1) 2. 實驗法布魯納強調直覺思考和分析思考的學習策略,認為發現是不會無故產生的,而靈感必須經過感覺和知覺統合訊息處理後,才可能發現事實真相或公式定理。所以,儘管他推從直觀思考,但仍肯定直觀思考後需分析思考驗證才能真正完整的發現知(Bruner,1969)(註1)。 3. 看圖說話法布魯納認為...
教師效能訓練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避免使用命令、警告、指揮等指導性語言,學習運用聆聽技巧,讓學生知道老師懂他的意思,藉以深入的找出問題結。對於教師問題的處理,Gorden建議善用「我的訊息」(I-messages)策略,對學生不當行為的描述,不帶責備,只陳述該行為造成的具體後果與教師對行為的感受(郭明德,2001)。 (三)優、缺點 此模式的優點是可增進師生良好關係,教導教師如何界定問題,澄清問題歸屬,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缺點是不適用所有的學生,對於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說出感受與問題,成效不佳。此外,此模式需耗費教師大量時間與精力,也容易影響...
班級經營準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師要能即時處理以防範未然。很多班級的違規行為導致嚴重的後果,通常導因於教師無法即時掌握問題行為的結,並給予適當的處置。(八) 獎懲運用──獎善懲惡、增強效果獎懲運用在班級經營方面的效果,迭經相關的研究證明。教師在班級經營中可以運用各種行為改變技術,作為調整偏差行為的因應措施。在此方面,教師必須明確地界定哪些行為是獎賞的標準,哪些行為是懲罰的依據,如此學生的行為才有依循的標準。教師可以隨時提醒學生的良好行為,並且指出違規的行為作為警惕。獎善懲惡以收增強效果,最佳的策略為「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如此才能收到獎懲的效...
邊緣性人格異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的結果都傾向於認為邊緣型人格異常是異源性的集合體,由多種相互影響的因素構成,是一種多因素決定的病。下面簡單說明其中可能的因素。1、遺傳因素  關於遺傳因素的研究數據比較稀少,在一項以DSM-IV標準為基礎的雙生子研究中,邊緣型人格異常的一致比率在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中分別為35%和7%,由此可見這種病的發展有很餓強的遺傳基礎,但是同時也極大的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對於人格障礙遺傳特質的多因素分析發現,最主要的一個因素是情感調節障礙,遺傳的可...
毛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弊病、弊端、漏洞、故障、缺點、缺陷、障礙、結、錯誤
所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存在的地方。如:「結所在。」《楚辭.屈原.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