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隔代家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代家庭」又被稱為「祖孫家庭」,係指孫子女因故而無法與父母同住,因此委由祖父母教養。現代社會下,越來越多父母不論是出於自願或非自願的原因,而無法教養子女,其使得祖父母必須負責照養孫子女,在隔代家庭中,祖孫關係(grandparents-grandchild relationship)取代了親子關係,祖父母與孫子女之間的互動頻繁且直接,其功能包括替代親職、經濟上之支持、家庭價值觀的延續及傳承、家庭氛圍的重建等(註1),由此可知在隔代家庭中,祖父母對...
家人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最為親密的關係型態。 血親關係依據民法第967條到第971條(註3)(1)直系血親:包含親子關係、祖孫關係等親子關係親子關係係指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此類關係的建立是屬於不變的事實,但不一定要建立在血緣之上,藉由收養或婚姻關係(例如:再婚等)也可能建立親子關係。祖孫關係祖孫關係係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彼此之間的關係。(2)旁系血親:包括手足關係、親屬關係等...
伯俞泣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朝韓伯俞受母責打,由母親打人時的力氣感受到母親體力衰弱而哭泣。見漢.劉向《說苑.卷三.建本》。後比喻孝順。《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伯俞泣杖,因母之老。」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三折:「你孝順似那王祥臥冰,你恰似伯俞泣杖。」
倚門倚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住宅的大門。閭,里巷的門。倚門倚閭指靠在門旁或巷口遠望。語本《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形容父母或親長殷切的盼望子女歸來。《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慈母望子,倚門倚閭;遊子思親,陟岵陟屺。」也作「倚閭之望」。
孤苦零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李密認為祖母年事已高,不可無人奉養,故上〈陳情表〉婉辭,文中言辭哀切懇摯,武帝大為感動,於是賜予祖孫二人奴婢與食米,使他得以終養祖母。〈陳情表〉中有一段說道:「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意思是說:我小時候體弱多病,一直到九歲都還沒辦法自己走路,就這樣孤單困苦地成長。文中「零丁」是個聯綿詞,為孤單沒有依靠的樣子,亦可作「伶仃」或「伶丁」,後來「孤苦伶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孤單貧苦,無依無助。
長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個兒子。《紅樓夢》第一四回:「鎮國公誥命生了長男,預備賀禮。」《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長男為主器,令子可克家。」
克繩祖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後比喻能夠繼承祖先的功業。《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克繩祖武,是稱象賢之孫。」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又難得太子賢明,克繩祖武。」
九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族一辭始見於〔尚書.堯典〕;經文為:「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由此可以看出帝堯的治國理念,重視道德教化;從正己修身做起,以明德為修身之本,能明德才能與近親族人和睦相處,再推及全國百姓,寰宇萬邦,呈現各國和平共處、萬民歸心的昇平景象。在從個體通往群體的過程中,親九族是重要的步驟。
  「九族」的涵義,漢代儒家學者有二種解說:一是〔今文尚書〕學者夏侯氏、歐陽生,認為九族是異姓親族,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一是〔古文尚書〕學者馬融、鄭玄,認為九族是同姓親族,從己身起算,上至高祖,千及玄孫,即高祖、曾祖、祖、父、己、子、孫、曾孫、玄...
燕翼詒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能庇佑造福後代的祖先。語本《詩經.大雅.文王有聲》:「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燕翼詒謀,乃稱裕後之祖。」
戲綵娛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見《藝文類聚.卷二○.人部四.孝引列女傳》。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戲綵娛親,老萊子之孝。」也作「老萊娛親」、「綵衣娛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