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8.61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忌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於禮俗、宗教或習慣等因素而形成特有的禁忌或避諱。[例]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要謹言慎行,不要觸犯當地人的忌諱。
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當(appropriate)。」是在特定情境下該如何作為的特殊文化期待。常見的規範有:民俗、民德、禁忌(taboos)、法律、獎懲(sanction)。孫末楠(W. G. Sumner)提出規範、民俗、民德等概念,民俗(folkways)是符合某團體習慣的一般行為標準,例如具有文化特質的穿著、飲食習慣。民德(mores)是控制道德與倫理行為的嚴格規範,例如法律條文、宗教教條。三、語言(language)是一組符號根據規則所組成有意義的溝通系統,例如:英語、西班牙文、象形文字。四、符號(symbols)社會成員共同接受的...
重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麼害怕呢?」中宗自此十分信任韋氏,與韋氏的感情倍加親蜜。中宗曾私下對韋氏許諾說:「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可以重獲自由,再見光明,一定讓韋氏要什麼有什麼,不會加以禁止。後來中宗被迎回朝,重新當上皇帝,即立韋氏為后,並大封韋后親族,實現自己的諾言。「重見天日」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可用以指幽藏的事物重見於世,或用以比喻冤屈得到伸雪。
本我自我超自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而對「自我」帶有侵略性。超我以道德心的形式運作,維持個體的道德感、迴避禁忌。 超我的形成發生在戀母情結的崩解時期,是一種對父親形象的內化認同,由於小男孩無法成功地維持母親成為其愛戀的客體,對父親可能對其的閹割報復或懲罰產生 去勢焦慮(castration anxiety),進而轉為認同父親。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器期(phallic stage)。孩童接著經歷固著性慾於母親之時期,即所謂戀母情結,但因此慾望的禁忌本質,必須予以壓抑——較不為人知的戀父情結(Electra complex)則是性慾固著於父親。佛氏希冀此模型能放諸四海皆準,故轉求古典神話和當代民族誌以為比較素材。弗氏戀母情結一詞,原名戀母情結|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即取自著名悲劇|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索福克裡斯之名作《伊底帕斯王》(Oedipus Rex)。弗氏如是言道:「我從自己身上發現對我母親的愛,對我父親的妒。如今我認為此乃孩童...
計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禮節、禁忌。《西遊記》第一三回:「你們出家人,偏有許多計較,吃飯便也念誦念誦。」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熊虎》、《怒斬關平》、《關公辭曹》等,宮廷及燕京的著名戲園皆禁止上演。而現今也有對演關羽的演員有不少禁忌,如當演員上了妝後,不可大笑、有邪淫,其他人看到上妝後的關羽也不能舉動失儀。而傳統戲曲至現代,有關於關羽或有其角色的電影、電視劇集,及曾飾演關羽的演員亦有不少,例如有(依年份):《戰神 (電影)|戰神》(1976年,陳洪民執導電影)《三國演義 (電視劇)|三國演義》(1992年,中國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集):由陸樹銘飾演《醫神華佗》(1992年,無綫電視翡翠台電視劇集):由尹揚明飾演《關公/關公傳奇》(1993年,太原電視...
童言無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孩子說話本無節制,因此說錯了也不必忌諱在意。如:「小孩無知,說起話來童言無忌,您老請別在意。」
2.對一些喜歡亂說話的成人的諷刺語。如:「他這人心寬念純,童言無忌,往往連自己說錯話了,還不知道呢!」
內婚制及外婚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婚」的習俗,即同宗團體內不適宜通婚,故強調須在姓氏上有所不同。而人類社會中最普遍的「外婚制」係為亂倫禁忌(incest taboo),亦即禁止核心家庭內非夫妻之間產生性關係,例如兄弟姊妹之間或父女、母子之間的性關係。 參考書目註1: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空大。註2: 劉克甫著,《論族群與內婚制》。出版日期:1994/04/01,來源期刊:大陸雜誌 88(4),頁碼:頁1-11
李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閨閣派』文風見長時,李昂卻是出手不凡,不留情面地在撕破傳統女性書寫裡的浪漫愛情紗幕。李昂直闖『性』的禁忌國度,處理情愛與性的問題。」施淑亦表示李昂早期著重於處理「個人存在、現實和歷史的非理性、荒謬一類的現代主義信念」,隨著台灣社會結構和價值系統的驟變而在創作格局與議題上有進一步的發展。「後來作品中,林林總總的都會男女,燈紅酒綠,我們看到了台灣現代化過程中,精神與物質發展的一些方面,一些屬於小知識階層和新興的資產者、投機者的生活畫卷」。九○年代以後,李昂除了在散文上開拓了飲食文學一領域外,對於邊緣化的女性的陰暗歷史的反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