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駱以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覺得這論點頗奇怪。我不否認他有些極悖離常情的概念和設計。不過作者在面對自己的書寫時,是有權力百無禁忌的。而對詭怪背倫的觸碰,正足以見出這個人的性情和胸襟。」並說出其對駱以軍評價高,不是因為他目前的作品,而是因為他的人「駱以軍目前進四十歲,某方面來說,人格已經定型。然而他依舊保持一種純樸和易於感動的個性。以他的筆力,我覺得這樣的內在,是具備了可以偉大的質素。」「最能展示文字排列的複雜,與意義和想像的輻射之美。」(蔡詩萍)「像駱以軍這樣的作家,他可以無限止的寫下去,也可隨寫隨停,隨停隨寫,報上的新聞,電視裡的八卦,道聽塗...
高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完成了使命感。」「清初的文字獄非常殘酷,以乾隆為例,他利用修四庫全書而有『大索天下』之舉,諭旨百無禁忌,結果卻是個『陽謀』,因修書而受株連的極多;後來乾隆更藉此把私人記載中有關得位的經過統統燒毀,甚至竄改實錄。因此雍乾兩期的歷史有許多秘密尚待發掘,對清史研究者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著作⊙歷史小說作品:《猛虎與薔薇》、《霏霏》、《落花生》、《紅葉之戀》、《凌霄曲》、《花落花開》、《避情港》、《紅塵》、《桐花鳳》、《驚蟄》、《李娃》、《愛巢》、《風塵三俠》、《少年游》、《金色的夢》、《淡江紅》、《荊軻》、《紅燭》、《文史覓...
包羅萬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主旨雖大同小異,但每本所闡述的頗多不同,若不遍覽則無以會通。有不少人篤信風水,在一知半解之下,死守禁忌,房子蓋好也不敢住,實在可惜!這些知識「包羅萬象」、內容廣泛,包括日月、乾坤、寒暑、雌雄、晝夜、陰陽等各方面,人每天都會接觸到,又是祖先留下來的智慧,一定要好好利用。所以作者除了作序外,還寫了一篇總論,描述這本書的基本理論,讓讀者容易入門。「包羅萬象」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
苦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年希代書版公司《成人教室》82年希代書版公司《怎樣做個愛情常勝軍》83年晨星出版社《成人教室II》禁忌邊緣 83年希代書版公司《女性自白書》83年希代書版公司《怎樣讓他/她永遠不變心》85年晨星出版公司《新男人週記》85年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男人 女人 不可告人》86年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沒結婚算你好運》88年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情.色.1/2》88年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sorry , 老公借一下》89年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1]維基百科[2] 責任編輯109702211
復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麼害怕呢?」中宗自此十分信任韋氏,與韋氏的感情倍加親蜜。中宗曾私下對韋氏許諾說:「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可以重獲自由,再見光明,一定讓韋氏要什麼有什麼,不會加以禁止。後來中宗被迎回朝,重新當上皇帝,即立韋氏為后,並大封韋后親族,實現自己的諾言。「重見天日」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可用以指幽藏的事物重見於世,或用以比喻冤屈得到伸雪。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乾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中扮演女性角色的男演員。由於傳統社會禁忌較多,女性不宜拋頭露面,因此便由男性演員反串旦角。直至清末,始打破傳統,逐漸出現符合性別的女旦角。
元大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的國都,蒙古與金之間的戰火,致使燕京城池宮闕,處處傾圮。在殘破的廢墟上重建新宮,對蒙古人說是一種禁忌,因為蒙古人從不經過大活焚燒痕跡的地方。於是,在舊都東北的曠野上修建新都,許多漢人與色目人參與其事,工程浩大,歷時二十多年方告完成。新都規劃多依漢制,宮闕、社廟的布置根據《周禮》,城門的命名取自《易經》。同時採蒙古習俗,如殿庭的陳設,在御榻之旁,另設皇后寶座,以及諸王侍宴坐床,庭園中種植「誓儉草」,藉以告誡子孫,莫忘勤儉立國的道理。城內區劃方整,從街道此端可以看到彼端,大、小街道之外,還有防火巷的設置。 宗教元代的大都...
重睹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麼害怕呢?」中宗自此十分信任韋氏,與韋氏的感情倍加親蜜。中宗曾私下對韋氏許諾說:「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意思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可以重獲自由,再見光明,一定讓韋氏要什麼有什麼,不會加以禁止。後來中宗被迎回朝,重新當上皇帝,即立韋氏為后,並大封韋后親族,實現自己的諾言。「重見天日」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也可用以指幽藏的事物重見於世,或用以比喻冤屈得到伸雪。
舞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濤)/舞鶴的寫作實驗性強烈,他面對台灣及他自己所顯現的誠實與謙卑,他處理題材與形式的兼容並蓄、百無禁忌,最為令人動容。論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需從舞鶴開始。(王德威)/《鬼兒與阿妖》書中的文字遊戲已達到完美的境界,可以說,舞鶴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字:「簡潔好看、新穎神奇又意象無限」。(李昂)/舞鶴以「田野」的雙腳感知島嶼上的未知土地,以手工書寫人心對自由的嚮往,以最無羈的聲音,追問歷史、社會、人性、欲望及其之於個體生存的意義。以一種永遠的批判立場,對台灣社會發出聲音──這是舞鶴生命存在的形式,也是他的文學的隱喻。(李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