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扼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控制要衝。唐.沈亞之〈京兆府試進士策問〉:「邐迤數千里之間,壁衝扼要之戎,百有餘城。」
|
廣開言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後漢書.卷一五.來歙傳》:「朝廷廣開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貸;若懷迷不反,當顯明刑書。」指政府鼓勵人民充分發表意見做為施政的參考。宋.蘇軾〈辯試館職策問劄子〉二首之二:「雖陛下廣開言路,無所諱忌,而臺諫所擊,不過先朝之人,所非不過先朝之法。」《官場現形記》第三六回:「現在朝廷廣開言路,昨兒新下上諭,內務府人員,可以保送御史。」
|
對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科舉考試時,士子針對皇帝策問,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漢文中年,始舉賢良,鼂錯對策,蔚為舉首。」《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虧你今夜不過如此,將來金殿對策,你大約連趙錢孫李都忘了呢!」也稱為「射策」。
|
偏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重或廢棄某一方面。如:「工作和娛樂不可偏廢,否則必出問題。」晉.陸機〈策問秀才〉:「一氣偏廢,則萬物不得獨成。」宋.胡仔《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九.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書不可偏廢也。」
|
天人感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意和人事的相互感應。為中國哲學中關於天人思想的學說,認為人的行為能感應上天,上天也能影響人事。漢董仲舒在答武帝策問中有詳細的闡論。《大宋宣和遺事.亨集》:「臣切謂天人感應,一理也。人心悅則天意得;人心怨則天變彰。」
|
策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策與議論文,為科舉時代試士科目之一。《宋史.卷二八五.馮拯傳》:「拯請兼攻策問,不專以詩賦為進退。」《福惠全書.卷二四.典禮部.賓興考試》:「雖三場試之策論,多由記問剽竊。」
|
闊論高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高談闊論」。見「高談闊論」條。01.宋.許應龍〈省試策問〉:「闊論高談者若善謀,輕舉妄動者若敢為。」02.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據先生懷才抱德,闊論高談,未膺玉帛之求,且度虀鹽之況。」
|
守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遵守法律、法規。唐.韓愈〈河南令張君墓志銘〉:「歲餘遷尚書刑部員外郎,守法爭議,棘棘不阿。」宋.蘇軾〈省試策問〉三首之二:「昔常袞當國,雖盡公守法,而賢愚同滯,天下譏之。」
|
方昌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豈欲如老莊所謂槁木死灰,與天下為嬰兒而後為至治之極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陸佃〈太學策問〉、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一》。
(2) 豪猾:指強橫狡猾不守法度的人。
(3) 虜人:對敵人輕蔑的稱呼。〔參考資料〕 ■宋.陸佃〈太學策問〉(據《陶山集.卷九.策問》引)大學之道,方興未艾也,士之來學者,蓋已千數。 ■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一》煇既得其說,竊惟主上孝奉三宮,十年一講盛禮,鴻恩錫類,方興未艾。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庶幾名器增重,不致冒濫,人得以為榮。
|
不可勝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語言所能表達。宋.蘇軾〈辯試館職策問劄子〉二首之二:「馭吏之法漸寬,理財之政漸疏,備邊之計漸弛,則意外之意,有不可勝言者。」明.楊柔勝《玉環記》第三一齣:「這廝惡極罪重,不可勝言。」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