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7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假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私利。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於是幫辦人員假公濟私,百端紛擾。」
大發雷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獻以示忠誠,這樣的行為確實可恨,才會使您在盛怒之下,完全忘了危險,不顧一切地想出兵征討。然而,當天下紛擾如雲,您在詭譎多變的局勢當中,都還能把持英明的心智,先後擊敗曹操、劉備、關羽等當代豪傑,今日卻因一點小事就發起這樣大的脾氣,犯了可能深陷危機的大忌,要知四周的強敵都在伺機而動。這種輕率的舉動,實在令人疑惑。況且您向來有四海之志,何必為區區的公孫淵妨礙大業,只要按部就班,所戰皆捷,難道小小的公孫淵會不自動歸順嗎?當下實在無須為那蠻荒的遼東之地,而捨棄固守現有的大好江山啊!」孫權聽了後便取消出兵的打算。但公孫淵終究叛魏,魏將司馬懿帶兵平亂,淵糧盡投降,與其子公孫修俱被殺害。當時陸遜勸諫孫權時就以...
生龍活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是南宋的理學家,《朱子語類》這本書記載他與門人弟子間的對話。其卷九五收錄了學生與他討論北宋理學家程顥的一篇文章〈定性書〉,這是程顥在鄠縣作官時,回覆給當代鴻儒張載的一封信,討論「定性」的問題。朱熹告訴學生,所謂定性就是定心,學習任何事都要先將心定下來,心若有紛擾,任何方法都無法學得好,這就是《大學》裡所說的「知止而後有定」。不然有如果像龍虎般的活力,更是難以掌握。後來「生龍活虎」就被用來比喻活潑勇猛,生氣勃勃。
忠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真誠勸告的話。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五齣:「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紛擾。」今或讀為ㄓㄨㄥ ㄍㄠˋ zhōng gào。
塵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間的紛擾喧鬧。晉.陶淵明〈桃花源〉詩:「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唐.韓愈〈和李相公攝事南郊覽物興懷呈一二知舊〉詩:「顧瞻想巖谷,興歎倦塵囂。」
黃袍加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滸後傳》第一回:「黃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紛爭從此止。」則是說明了自從趙匡胤被擁立為皇帝後,一直紛紛擾擾的五代就從此結束了,終止了一段長期分崩離析的時代。
隱姓埋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朝王子一寫的《誤入桃源》雜劇中,描述漢明帝時有二個書生劉晨、阮肇,他們為逃避亂世,在天臺山下隱居修道。一日採藥迷路,偶遇太白金星化身的樵夫,太白金星問他們為何不去求取功名,卻在山中隱居修道。劉晨、 阮肇回答說:「這幾年天下荒亂,干戈並起,官場黑暗險惡,所以避入山中修行。如此便不必管外界的紛紛擾擾,是是非非;隱姓埋名,作一個莊稼人,與麋鹿魚蝦為伴,悠閒地過日子。」「隱姓埋名」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指隱瞞姓名,不讓別人知道真實的身分。
寧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吵雜、嘈雜、喧闐、紛擾、喧鬧、喧囂、喧譁、煩躁、吵鬧、煩囂
烽火連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楊潮觀《吟風閣雜劇.溫太真晉陽分別》:「你隨行少紀綱,萬里長征,自慎風霜。想兵火連天,紛擾豺狼,孤往,只盼你平安兩字,少慰得門閭倚望。」 參考詞語︰連天烽火注音︰ㄌ|ㄢˊ ㄊ|ㄢ ㄈㄥ ㄏㄨㄛˇ漢語拼音︰lián tiān fēng huǒ釋義︰猶「烽火連天」。見「烽火連天」條。 01.清.丘逢甲〈再疊前韻奉答仙屏中丞〉詩三首之一:「連天烽火秋風急,怕憶穿胸貫耳民。」 02.清.彭孫貽〈螺川遇王大翼〉詩:「連天烽火子遠行,蒼莽江山入群寇。」 參考詞語︰接天烽火注音︰ㄐ|ㄝ ㄊ|ㄢ ㄈㄥ ㄏㄨㄛˇ漢語拼音︰jiē tiān fēng huǒ釋義︰猶「烽火連天」。見「烽火連天」條...
擾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紛擾、騷動、騷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