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職業教育研究所(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職業教育研究所是聯邦政府設立的機構,工作人員具有公務員的身分,但也不是完全由政府管轄的下屬機關,而是由社會有關單位代表共同監督下的獨立機構。該研究所設有一個監理委員會(Hauptausschuβ),該委員會是由聯邦及各邦政府、工會和僱主協會代表組成的。他們的法源根據是一九八一年通過的〔職業教育促進法〕(Berufsbildungsf örderungsgesetz)。該研究所擁有兩個辦公廳,分設在柏林和波昂,由一位祕書長掌管其事。在一九八一年以前教法源根據是一九六九年通過的〔職業教育法〕(Berufsbildungsgesetz)。
  德國職業教育研究所負責職業教育的研究和...
  美國[一九六八年職業教育修正法案]係一九六三年通過之[職業教育法案]的修正案。由於一九六○年代電腦的使用與生產自動化,使科技產生史無前例的發展。這個時代有人稱之為科技爆發的時代;在此一時代裡必然產生二個問題:(1)沒有良好的職業準備的人很難在社會上謀一立足之地;(2)再訓練日趨需要。由於自動化的結果,許多人要受到科技性失業(technology unemployment)的衝擊;多職業會因科技的發明而消失,同時由於科技的發明也會產生許多新的職業。一九六八年通過的職業教育修正法案,就在這二大問題的衝擊下產生。
  在此法案的第一條中規定:「聯邦政府的職業教育補助法案之目的,在於運用...
特殊兒童職業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殊兒童職業教育是指使特殊兒童學習一定的職業技術的教育實施。大陸地區的特殊兒童職業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特殊兒童的勞動教育緊密結合,在學校中主要通過勞動技術課進行。一般為符合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設置既能發揮其代償功能,又可避開其殘疾缺陷的科目。例如為盲童設置的是一些能較安全地發揮其手的觸摸功能的職業技能科目,如編織、按摩等;為聾童設置的是能避免由音響判斷安全及其他與音響有關的職業技能的科目;為弱智兒童設置的是較安全、簡單、重複性強的職業技能科目等。也通過其他途徑及形式進行職業技術訓練,例如由民政、勞動、教育部門聯合與工廠、企業協調,由廠礦企業進行的合同式的定向、定點、定崗位的職業...
  [中等職業教育報告書]原名為[未完成的議程](The Unfinished Agenda),其主要用意在於對中等職業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功能與角色作一番完整的檢視。在主席西伯門(Harry F. Silberman)的領導下,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在一九八四年的一月分開始進行研究及報告的撰寫工作。該委員會的任務主要在探討以下幾個層面:對職業教育的理解、進入職業教育的管道、公平、課程、職業教育師資的徵募和培養、標準與績效、銜接、職業教育的領導、職業教育中的合作關係、商業、勞力、社...
職業教育中心(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業教育中心為大陸地區各地開設的綜合性職業教育機構。其任務及功能是:(1)開設各種類型的職業班及職業教育課程,為當地或企業單位培養職業技術人才。(2)為本地區職業中學和普通中學之附設職業班或普通中學所開設之勞動技術課提供專業實習場地。(3)為本地區之職業中學或普通中學培訓職業教育專業課及勞動技術課師資。(4)開展職業教育領域的教學研究、諮詢服務及資訊交流。
  職業教育中心可由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單獨設置,亦可附設於企事業或設置在重點職業學校內(不少職業學校即冠之以「職業中心學校」之名)。大陸地區第一所職業教育中心於一九八一年在遼寧省阜新市創辦。
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配合經濟建設「十年計畫」的開始實施,教育部特依據「復興基地重要建設方針──文化建設的目標與策略」之三項要求,於民國六十九年(1980)五月成立研究規劃小組,進行規劃「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其實施計畫草案嗣經行政院核定於七十二年七月在臺、澎、金、馬地區實施。此項計畫之總目標,係依據國家建設及教育發展之需要,傳授青年職業知能,並加強其職業道德與文化陶冶,以培養優秀之基層技術人力及現代化之健全國民。為達成上述目標,除規劃增設專業性之職業學校,以及每年適當的擴增高級中等學校教育機會外,並對國中畢業後就業而未滿十八歲者,施以部分時間的職業進修補習教育,推廣各級各類的補習教育及空中教學,以...
  [職業教育法案]是美國國會繼一九一七年(司密斯-休斯法案)後於一九六二年通過的職業教育立法。一九六一年甘迺迪總統體認高失業率是最嚴重的社會問題,首先命令衛生教育福利部長委任職業教育顧問小組,重審職業教育法案,使其合乎當時美國國情的需要;大部分的改變都被納入修正,成為一九六三年[職業教育法案]。該法案除大量增加聯邦補助款之數目外,更重要的是擴大職業教育的範圍,其立法的目的有四:(1)聯邦增加補助以幫助各政府對擴大、保持並改進現有的職業教育方案;(2)幫助發展新的職業教育方案;(3)加強建教合作教育以降低青少年的失業率與退學率;(4)對特殊需要的人們如高中學生或已畢業或失學青年的職業教育或再訓...
商業職業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業職業教育之目的在於培養與增進學生從事商業有關工作的職業能力,包括知識、技能與態度。透過商業科目如簿記、速記、打字、資料處理、辦公室工作實習、銷售技術、廣告、應用文等之教學,使學生能在商業相關職業中就業,並在職業中求成長。
  根據教育部公布之課程標準,我國商業職業學校以培養健全之商業基層人才為目標,應注重人格修養及文化陶冶,並應:(1)培養職業道德;(2)傳授專業知能;(3)培育因應變遷,創造進取及自我發展之能力。
  我國商業職業教育為因應時代的變遷並配合我國社會的需要,商業類科設有(1)商業經營科;(2)國際貿易科;(3)會計事務科;(4)資料處理科;(5)文書...
中學後的職業教育(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學後的職業教育係美國一九六三年以後的一種職業教育措施,特別針對完成高中教育而想進入職業界就業的學生之需要,而設計的職業準備課程,通常係在二年制的社區學院中開設這類課程以供學生選讀。
  由於社會的變遷,美國一九六三年通過了[職業教育法],其標榜的精神是「全民的職業教育法」(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all),同時由職業心理學研究的結果,發現太早的選擇職業並進行教育分化,是不合理而且不可靠的。因此教育界人士普遍認為高中前期的課程設計,重點應該著重職業試探或導向的功能,到高中後期才進行職業準備。基於此一概念,一個從高中畢業的學生並不具備職業界中所須的就業技能...
技術職業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技術職業教育為一廣義的名詞,係將職業教育與技術教育二種教育措施加以整合,使其教育時間從高中階段延伸到專科階段,但不包括學士學位的課程。
  此一型態的教育特別受到重視,係由於美國一九六三年〔職業教育法〕通過後,因該法案標榜的精神為「全民的職業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all),加以職業心理學發展的結果,使美國教育界普遍認同延後接受職業準備教育。換句話說,在高中前階段應給予學生進行職業試探;在高中後階段再進行職業準備。這種思潮與學制的改變,遂使高中職業課程畢業生的知能無法滿足職業界的要求,因此乃配合美國當時為解決戰後嬰兒潮進入大學的需求,而辦理的社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