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望塵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後面瞪著眼睛直看。」顏淵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孔子做什麼,他也跟著做什麼,但是卻發現某些地方是無法跟上腳步的。有些時候,孔子不需要說什麼,眾人就自然信服;不曾親近或偏袒,但情意卻自然而周到;沒有爵位,而百姓卻自然的歸向。這些在顏淵的心中,一直無法解釋是什麼緣故,總覺得孔子像是在前面快速奔跑,自己在後面,卻怎麼樣也追不上。《莊子》原文的「夫子奔逸絕塵,回瞠若乎後者」,後來也許就演變成「望塵莫及」這句成語,用來比喻遠遠落在他人之後。
螳臂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以卵擊石,自不量力,夸父逐日,蚍蜉撼樹反義:泰山壓卵,量力而行辨似: 「螳臂當車」及「蚍蜉撼樹」都是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螳臂當車」側重於妄圖阻止;「蚍蜉撼樹」則側重於妄圖動搖。 螳臂當車 蚍蜉撼樹 辨似例句 ○ ㄨ 任何人企圖阻礙改革的腳步,都將只是~,毫無作用。 ㄨ ○ 儒家學說自有長處,不是他~所能動搖的。
邋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拖著腳步走路。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眼見得路迢遙、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風瘦馬。」或讀為ㄌㄚ .ㄊㄚ lā t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用力大的。[例]腳步
踉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路歪斜不穩。《三國演義》第四一回:「忽見糜芳面帶數箭,踉蹌而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七:「道士去拾時,腳步踉蹌,連身子也跌倒了。」也作「踉蹡」。
一蹶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天地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一噎1>之故,絕2>穀不食;一蹶3>之故,卻足4>不行。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繩墨者章。 〔注解〕 (1) 噎:音|ㄝ,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 (2) 絕:拒絕。 (3) 蹶:音ㄐㄩㄝˊ,顛仆、跌倒。 (4) 卻足:畏縮不敢再跨出腳步。卻,退後。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腳步,不往前行。比喻有所顧忌,不願去做。《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也作「裹足不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放輕腳步行走。如:「躡手躡腳」。《程乙本紅樓夢》第四四回:「打的那丫頭一個趔趄,便躡腳兒走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腳步。如:「步履」。《聊齋志異.卷一.畫壁》:「回顧,則垂髫兒,囅然竟去,履即從之。」
情不自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不由自主,不能自己反義:不為所動,無動於衷辨似: 「情不自禁」及「不由自主」都有不能抑制自己的意思。 「情不自禁」側重於情緒上的無法控制;「不由自主」側重於身體上的無法控制。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辨似例句 ○ ㄨ 當我看到書裡有趣的地方,往往~地笑出聲來。 ㄨ ○ 似乎警覺到有種危險的存在,他~地放慢了腳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