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地自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處可以藏身。形容羞愧至極。《紅樓夢》第一○七回:「老太太這麼大年紀,兒孫們沒點孝順,承受老祖宗這樣恩典,叫兒孫們更無地自容了。」《官場現形記》第一九回:「這幾句,更把那幾個捐班道臺,羞得無地自容。」也作「無地自處」、「無以自容」。
止於至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到德行最完善的境界。《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漢.鄭玄.注:「止,猶自處也。」唐.孔穎達.正義:「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學之道,在止處於至善之行。」
同流合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朱熹〈與陳丞相書〉:「然彼賢者,其明既足以燭事理之微,其守既足以遵聖賢之轍,則其自處必高,而不能同流合汙以求譽。」
心煩意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煩意亂」原作「心煩慮亂」。戰國時楚國人屈原秉性堅貞,他為國家竭盡了忠心智慧,卻屢遭奸臣讒言毀謗,而被放逐在外三年都沒能再見到君王一面。在「心煩慮亂」,不知如何在這汙濁世界自處的情況之下,他只好去見太卜鄭詹尹,希望能藉占卜解除自己的疑惑,結果卻徒勞無功。後來「心煩意亂」這個成語就從「心煩慮亂」演變而出,用來指心情煩躁,思緒凌亂。
不屑一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可一世」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1>王荊公2>少年,不可一世士,獨懷刺3>候濂溪4>,三及門而三辭焉。荊公恚5>曰:「吾獨不可自求之六經6>乎!」乃不復見。余謂濂溪知荊公自信太篤,自處太高,故欲少摧其銳,而不料其不可回也。然再辭可矣,三則已甚。使荊公得從濂溪,沐浴於光風霽月之中,以消釋其偏蔽,則他日得君行道,必無新法之煩苛,必不斥眾君子為流俗,而社稷蒼生將有賴焉。嗚呼!豈非天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黃庭堅〈跋范文正公帖〉。 (2) 王荊公:王安石(西元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
大庭廣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位共十七年。諡湣。 (2) 尹文: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與宋鈃同時,曾遊稷下,為名家者流。主張自處於虛靜,對事物應綜核其實,提倡「見侮不鬥」、「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慾寡淺為內」。著有《尹文子》。 (3) 詎:音ㄐㄩˋ,假若、如果。〔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孔叢子.公孫龍》
界線(Boundari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們建立關係。常見的狀況是,父母花很多時間在小孩身上,而小孩學習到如何依賴父母,甚至學習到無法與自己自處,也可能無法與家人之外的人相處。 疏離的界線在疏離(disengagemnt)界線的家庭中, 界限是過度限制、缺乏彈性,個體或子系統會變得孤立,家人彼此間的關係相當疏離,且支持有限,因此家庭/個體需面臨相當大的壓力下,家人才會注意到彼此的需求以及調整彼此的關係。Minuchin認為清楚地認定界線類別是不容易的,次系統間的界線也是對應 (reciprocal)的關係。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界線英文關鍵字:Boundarie...
陶侃運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甓,一種磚。陶侃運甓指陶侃無事時,不願悠閒自處,早晨將磚搬到屋外後,到晚上再搬回屋內。典出《晉書.卷六六.陶侃傳》。後世遂以運甓表示勤奮不懈,不懼往返重覆。
假手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藉助他人完成工作。如:「重要事務,他一定親自處理絕不假手他人。」《明史.卷三○八.奸臣列傳.嚴嵩列傳》:「嵩不得已自為之,往往失旨。所進青詞,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以此積失帝歡。」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女的身分呢?我們見鶯鶯寫給張生之書信云:  自去秋已來,常忽忽如有所失。於喧嘩之下,或勉為語笑,閒宵自處,無不淚零。由此可以試著描繪出鶯鶯日常的生活狀況:崔家顯然時時有訪客出入或常有宴會舉行,故鶯鶯常處「於喧嘩之下」,而她顯然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故「勉為語笑」-勉強地應和這種熱鬧的場面,何況她還「閒宵自處,無不淚零」,試想一個「閨秀」怎可能時常拋頭露面?崔母又怎可能不顧禮教,時常強迫自己女兒出來見客呢?再者,古代所謂會真詩與遊仙詩一樣,都是文人贈妓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