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0.88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坦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率直而無私念。宋.范仲淹〈祭陝府王待制文〉:「性清方以自處,政坦白而莫欺。」《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安老爺是坦白正路人,那裡留心這些事。」
自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抑自處而不誇耀。《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常自謙無德,每郡國所上,輒抑而不當,故史官罕得記焉。」
酸甜苦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味道。比喻生活中如意、失意等種種遭遇。[例]人生中充滿了酸甜苦辣,如何自處,全在一念之間!
通才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求博求通的教育,有別於專才教育。其目標是透過廣泛的傳授,教導學生生活於現代社會所需的各門知識,以拓寬心靈、視野和知識領域,而培育出一個能全面觀照現代知識的發展,且能在現代社會善知自處的現代人。
請自隗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燕昭王欲攬賢士,郭隗乃請先任用自己,以吸引其他優秀人才。典出《戰國策.燕策一》。後以喻自告奮勇,自願帶頭。唐.韓愈〈與于襄陽書〉:「愈雖不才,其自處不敢後於恆人,閤下將求之而未得歟?古人有言,請自隗始。」
龔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關心現實政治社會的重大問題,可以看到他的從自發到自覺的進步鬥爭過程。但這裏也可以看到,他既以歷史家自處,隨著仕途的失意,也就自然地以“搜羅文獻”自慰,終於不免陷入“以瑣耗奇”的悲哀,這就是他中年以後所以感慨日深的緣故。然而就其主導方面來說,雖然他的批判不徹底,未來變化的方向不清楚,改良的目標也不明確,他的態度始終是積極的;他看到清王朝的現實統治為“衰世”,為“日之將夕”,確信未來時代的變化,並寄以極大的熱情和希望也始終是一貫的。他是在中國封建社會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的前夕,一個主張改革腐朽現狀、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近代資產階...
非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必須、一定要。如:「既然感冒發燒,就非得去看醫生。」
心煩意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煩意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煩意亂」原作「心煩慮亂」。戰國時楚國人屈原秉性堅貞,他為國家竭盡了忠心智慧,卻屢遭奸臣讒言毀謗,而被放逐在外三年都沒能再見到君王一面。在「心煩慮亂」,不知如何在這汙濁世界自處的情況之下,他只好去見太卜鄭詹尹,希望能藉占卜解除自己的疑惑,結果卻徒勞無功。後來「心煩意亂」這個成語就從「心煩慮亂」演變而出,用來指心情煩躁,思緒凌亂。
辭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言以對。如:「父親一席話,說得我辭窮,難以自處!」
稠人廣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位共十七年。諡湣。 (2) 尹文: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與宋鈃同時,曾遊稷下,為名家者流。主張自處於虛靜,對事物應綜核其實,提倡「見侮不鬥」、「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慾寡淺為內」。著有《尹文子》。 (3) 詎:音ㄐㄩˋ,假若、如果。〔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孔叢子.公孫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