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柱狀田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布:泛世界分布。 在平地活樹樹基上簇生,臺灣人工栽培的菌種是由日本引進的,通常是用瓶子培養,培養基質可採用各種雜木屑。蕈體富含脂質與醇類,帶有獨特的香味,在日本生常生長在松樹幹上,因此名為柳松,初夏至秋季時會從樹幹上不斷的長出來。
起寒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膚因為遇冷或心理受其他刺激而呈點狀突起。因形狀像去毛後的雞皮,故稱為「雞皮疙瘩」,客語又作「起雞嫲皮」。例:三更半夜𠊎一儕人在屋下聽著狗仔吠會起寒毛。(三更半夜我一個人在屋裡聽到狗叫會起雞皮疙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在冬季生產、採收的類。包括香、洋、草等。如:「在臺灣,香的產期為一年四季均有,但冬產量較少。」
粘小奧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溫帶、亞熱帶。 可食,並已經人工栽培成功。可產生黏蘑菌素(mucidin)具抑制真菌作用。
肉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肉粥。用香和豬肉為佐料所煮成的鹹稀飯,是一種臺灣常見的小吃。
藍黃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布:泛世界分布。 基質:土生。 分散分布,土生,或少見群生,分布於針葉森林,闊葉森林或針葉闊葉混合林中。與林木共生之外生菌根菌,可食。
猴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溫帶分佈。 美味之栽培食用,亦有治療胃腸疾病,治神經衰弱及身體虛弱等功效。已有人工栽培。
毛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布:亞洲、歐洲、北美。 生長季節:夏。 基質:在中海拔針闊葉林地上散生。 有毒。
細褐鱗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菌傘直徑5-20公分,幼時半球形至透鏡形,成熟後平展。表面(灰)白 色,有褐色鱗毛,在菌傘中央較密集,所以色深,傘緣平整。菌肉厚實,白 色,受傷後變紅褐色。菌褶離生、緻密,有小褶,幼時白色,漸變為粉紅色、 紫黑褐色。菌柄圓柱狀,基部有時稍粗,約8-15 × 1-3公分,表面光滑,白色, 常帶有紅褐色,受傷後變黃色,且有酚的氣味。菌環白色膜質,厚,指環狀, 表面氈狀。孢子橢球形,4-6 × 3.5-4.5微米,平滑,黑褐色。 棲地:林地下單生、散生或呈小群。

白青網紋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葉闊葉混合林下單生。食毒不明。 本種常見於台灣野外,最主要的辨認特徵是菌傘近乎半透明的白色,傘緣具有明顯溝紋,菌柄比例較細的中型紅。包括「關刀溪大型真菌圖鑑」,近年台灣的所有的真菌調查中都有採集紀錄(黃,1994;羅,1998;王,1999;陳,1999)。 本種最初發表於日本,模式標本也保存於日本。在日本和大陸出版的圖鑑中普遍都記載了此種(今關與本鄉,1989;臧,1996),韓國非正式的真菌網站上有此種的採集紀錄,但是包括歐洲與新大陸的期刊、圖鑑與網站卻從未有此種的採集紀錄。這可能是一種僅見亞洲地區的菌種。 此節特徵之一是菌肉非常薄,只有數層細胞。但菌傘表皮可以從傘緣往中央撕起約傘徑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