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8.00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宋史藝文志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史藝文志補〕1卷,舊題清倪燦(1626-1687)撰,盧文弨校訂。燦字闇公,上元人。康熙16年(1677)舉人,18年召試博學鴻儒列一等二名,授翰林院檢討,充明史纂修官。其書法詩格,秀絕一時。著有雁園諸集。然此書實是清黃虞稷(1669-1691)撰。虞稷字俞邰,泉州人。康熙時舉博學鴻儒,授明史、清一統志纂修官。家藏書80,000餘卷,室名千頃堂,著有〔千頃堂書目〕、〔楮園雜志〕等。
  是書凡1卷。分4部:經部11類,史部18類,子部13類,集部8類,共著錄678家,12,742卷。
  〔宋史〕本有〔藝文志〕,咸淳以來,尚多闕略,至遼金元三史則並不志藝文。康熙時,...
〔補元史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元史藝文志〕4卷,清錢大昕(1728-1804)撰。大昕字曉微,號辛楣、竹汀。嘉定人。乾隆19年(1754)進士,選庶吉士。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講學士、廣東學政等職。40年,丁文艱,遂不復出。歷主鍾山、安東、紫陽諸書院。善辭章,為吳中七子之冠。精考據之學。著有〔二十二史考異〕、〔十駕齋養新錄〕、〔元史氏族表〕、〔四史朔閏考〕、〔潛研堂金石跋尾〕、〔潛研堂文集〕等。
  是書凡4卷。分4部:經部12類,史部14類、子部14類,集部8類。其譯語類收有關翻譯之典籍,如〔金國語易經〕,〔蒙古語孝經〕等,乃因書制宜也。此書雖獨以元為標題,而實兼收遼金二代之書。著錄書共3,231部,28,...
〔漢書藝文志舉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舉例〕1卷,孫德謙撰。德謙字隘庵,江蘇元和人。此書著成於民國6年(1917),凡46則,蓋以章學誠〔校讎通義〕發〔漢志〕之祕,猶未能盡意,乃予推廣之,得46例,可為讀〔漢志〕之佐助。書前有其友人沈曾植、張爾田、曹元忠三序,末有王國維一跋,復提出孫書未解者疑義三點:一為〔漢志.六藝略〕於書、禮、春秋、論語、孝經諸類均首載古文經,而易、詩兩類無古文經,〔漢志〕明言劉向以中古文易經校施、孟、梁丘注,中書確有古文易經,何以著錄異例?二為〔別錄〕、〔七略〕、〔漢志〕乃同一系統,本不應有異,然〔荀卿書錄〕云32篇,而〔漢志〕著錄33篇;如〔山海經.序錄〕云18篇,而〔漢志〕僅13篇;又王逸...
〔後漢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藝文志〕4卷,清姚振宗(1842-1906)撰。振宗字海槎,山陰人。生章實齋百年之後,慕其學說,立志專攻目錄學,著述極多。為清季目錄學大家。著有〔漢書藝文志拾補〕、〔隋書經籍志考證〕、〔補三國志文志〕等。
  是書凡4卷。分4部:經部11類;史部15類;子部12類;集部4類,附錄佛經道書兩種。其門類以書之有無為斷,如經部之五經總義,史部之載記、史鈔史評,子部之雜藝術類,集部之文史,皆後起之目,而東都人士實有其書,故立此類目。著錄書凡1,100餘部,2,900餘卷,又2,200餘篇,稱章稱首者尚不計算。其數倍於〔漢志〕。後漢著述有可考者,殆無復遺漏。
  補後漢志之...
[三國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藝文志]4卷,清姚振宗(1842-1906)撰。分四部:經部11類,史部13類,子部17類,集部3類。共著錄書約4,562卷又1,779篇。著錄以魏蜀吳先後為序,間有書宜在前者,則不拘此例,如易類以吳虞翻為首,詩類以蜀杜瓊為首,春秋類以吳士燮為首等。並依清志之例,以書類人,如鄭默、楊偉皆身入晉代,實是晉臣,而其所撰[魏中經]、[景初曆],皆為魏一代典章,是人之於魏。故其編列甚有法度。
  補三國藝文者,除此書外,尚有侯康撰4卷,唯僅至子部小說家而止,其農家、曆算、五行、醫方、雜藝5類則有錄無書,集部闕如,故非完書。姚志則一準[後漢藝文志],頗為謹嚴贍詳。
〔補遼金元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遼金元藝文志〕1卷,舊題清倪燦(1626-1687)撰,盧文弨校訂。是書分4部:經部11類,史部13類,子部12類,集部7類。其著錄1,710家,12,220卷。
  遼金元三史並不志藝文。康熙時,議修明史。當時黃虞稷仿〔隋書〕兼〔五代史志〕之例而為之補,成藝文志稿。由徐乾學進呈。後又由王鴻緒根據此稿,改為〔明史稿藝文志〕,而今所見張廷玉之〔明史藝文志〕,即用王稿。王、張二志,皆以斷代為限,故將黃氏所補之南宋及遼金元四代藝文志,一概刪去。後經盧氏將此4種,各自為編,校訂輯刻於〔群書拾補〕,即為〔宋史藝文志補〕與〔補遼金元藝文志〕二書。倪燦嘗代虞稷撰〔明史藝文志稿序〕,後人遂誤...
〔漢書藝文志考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考證〕10卷,宋王應麟(1223-1296)撰。應麟字伯厚,號厚齋,浙江鄞縣人,登淳祐元年進士,歷官祕書郎,累遷禮部尚書,元成宗元貞2年卒,年74。此書凡10卷,蓋因唐顏師古所著〔漢志疏略〕,故捃摭舊文,為之補註,其體例不載〔漢志〕全文,以有所辨論者,始摘錄為綱,略如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之例。凡傳記有此書名,而〔漢志〕不載者,亦以類附入,各疏其所註於下,而以「不著錄」字樣區別之。雖不免有顯然依託之偽書,一概泛載,然論其賅洽,為後世所稱。
〔明史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史藝文志〕4卷,清張廷玉刪定,書首冠倪燦序文。此志以四分法分類:經部10類: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諸經、四書、小學;史部10類:正史(含編年)、雜史、史鈔、故事、職官、儀注、刑法、傳記、地理、譜牒;子部12類:儒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兵書、天文、曆數、五行、藝術(附醫書)、類書、道家、釋家;集部3類:別集、總集、文史,共35類。每一條目列撰人名氏、書名、卷數,其下偶有介紹作者、或簡介該書內容、甚或是辨偽的短文,但是沒有完整的敘錄。雖說只有簡單數語,但是和我國其他史志只載作者、書名、卷數相較,〔明史藝文志〕已算頗為詳備。
  康熙間清廷編修〔明史藝文志〕時,對該書的...
〔補三史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三史藝文志〕1卷,清金門詔撰。門詔字易東,號東山。江南江都人。康熙56年(1717)舉人。由順天府府尹陳守創薦舉修明史。乾隆元年(1736)中進士,改庶吉士。4年復中鴻詞科。散館歸班,官山東壽陽知縣。著有〔東山文集〕、〔蓮西集〕。
  是書凡1卷。分4部:經部9類,史部12類,子部12類,集部9類。著錄書914部。其卷帙篇章,紛然淆亂,約略在10,000以上,其書一類內再分遼金元三代,庶幾不相混淆。
〔漢書藝文志條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條理〕8卷,清姚振宗(1842-1906)撰。其中六藝、諸子兩略各2卷,餘四略則各1卷。〔漢志〕是研究先秦學術及典籍源流的津逮,自宋以來考證其書者,以王應麟的考證最為富贍,只是王氏學非顓門,例多駁雜,對於學術的本源,未曾通究,故尚未得要領。姚氏在撰輯〔漢志拾補〕的同時,遇凡與〔漢志〕著錄之書有所關係的資料,即予疏記。積時既久,薈萃稍多,迺發凡起例,撰為此書。
  此書著作的凡例,於〔漢志〕原文及班固的原注,全予錄存,一字不遺。雖明知今本的分條,有所荒謬之處,應非班氏的舊例,但以流傳日久,不復更張,仍依其所分條數為之解釋,而各疏通其分析割裂之誤。於顏師古之注及王應麟之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