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7.50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書藝文志拾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拾補〕6卷,清姚振宗(1842-1906)撰。〔漢志〕著錄596家,13,269卷,係據劉歆〔七略〕而酌有增減,而〔七略〕所錄,唯據天祿閣所藏,至於內府蘭臺石室所儲典籍,民間傳習的博士章句的書本,多未入錄,以故唐宋以前載籍中所引漢代著作多不見於〔漢志〕,是所遺甚多。宋王應麟著〔漢志考證〕,即補入27種,其書中凡注明「不著錄」字樣者皆是也。姚氏博徵群籍,凡西漢以前的著作而為〔漢志〕失收者,一一捃摭出而疏通考訂,至於讖緯之書,則附錄之;道家、神仙家、兵書、術數之類,其出於後人依托者,則摒而不錄。姚氏例言云「篇卷數目,各從其是,舊史所無者則闕。撰人始主,各具端倪,無可考見者則闕。諸書...
〔補晉書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晉書藝文志〕6卷,清文廷式(1856-1904)撰。廷式字芸閣,號道希。江西萍鄉人。光緒16年(1890)進士,授翰林院編修。24年擢翰林侍讀學士。後因與聞變法,褫職。戊戌後,流徙江湖以卒。著有〔中興政要〕、〔雲起軒詞鈔〕等。
  是書凡6卷。卷1甲部,即經部分11類;卷2、3乙部,即史部分9類;卷4、5丙部,即子部分17類;卷6丁部,即集部分3類。
  此志蒐輯宏富,用力頗勤。自正史及〔通典〕、〔通志〕、〔通考〕、〔經典釋文序錄〕、〔初學記〕、〔藝文類聚〕、〔北堂書鈔〕、〔太平御覽〕、〔華陽國志〕、〔世說新語〕、〔齊民要術〕、〔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法書要...
〔補五代史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補五代史藝文志〕1卷,清顧櫰三(1785-?)撰。櫰三字秋碧,江蘇江寧人。少孤貧而讀書愈勤。稍長,以敏捷稱,為文華贍工整,名滿天下,尤長於史學。撰有〔補後漢書藝文志〕、〔風俗通義佚文〕等。
  是書1卷;分19類:經、史、霸史、雜史、表狀、格令、儀注、聲樂、小學、曆算、儒家、道家、釋氏、雜家、伎術、輿地、小說、總集、詩文集。不似他志,依四部分類,是其特異之處。卷前有〔石經〕、〔雕板九經〕2篇,敘述彭玕遣人入洛,訪求石經,天成中仿唐石經,制作印板於國子監,及蜀毋昭裔創為鏤板,遂有九經文選之刻。此志共著錄770部,11,750卷。
  五代雖為干戈相尋之時,不見藝文之盛。...
〔西夏藝文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夏藝文志〕1卷,清王仁俊(1866-1913)撰。仁俊,江蘇吳縣人,光緒18年(1892)進士,授吏部主事,任湖北知府,長蘇州學古堂,調學部圖書局副局長兼京師大學堂教習,卒年47。西夏(1038-1227),為宋時黨項羌族建立之政權,國號大夏,史稱西夏。據有今寧夏、陝北、甘肅西北、青海東北及內蒙部分地區。西夏國主為拓跋氏之裔,因鎮壓黃巢義軍,有功於唐,賜姓李,宋時又賜姓趙。世為夏州節度使,傅十主,為蒙古成吉思汗所滅。西夏曾刻有文學、歷史、醫學、佛學著作,並翻譯多種漢籍及3,000多卷佛經。由於戰爭、自然災害,西夏圖書文字傳世絕罕。此志著錄西夏圖書計經部5種、史部2種、子部8種、集部3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有文才的。如:「文人」。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不猛烈的。如:「文火」。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意、意向、抱負。如:「志向」、「立志」、「志願」、「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技術。如:「技藝」、「手藝」、「工藝」、「多才多藝」。
藝術:文學、美術、音樂、戲劇、建築等具美感的創作。如:「他從小就對藝術特別有興趣。」
藝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六藝文章。《漢書.卷四四.淮南厲王劉長傳》:「時武帝方好藝文,以安屬為諸父。」《三國演義》第二三回:「叔質貞亮,英才卓躒;初涉藝文,升堂睹奧。」
2.今泛指藝術和文學。如:「藝文活動」。
不勝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宋代王楙在《野客叢書》中,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不勝枚舉」較早的書證如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七.藝文志脫漏》:「而宋人撰述,不見於志者,又復不勝枚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蒐集。《漢書.卷三○.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唐.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予以為古有太史,觀民風,采民言。若是者,則有得矣。」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