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066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霜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espertilio superans (Thomas, 1899)
頭軀幹長5.5~7.5公分,尾長3.5~5公分,前臂長4.7~5.4公分,體重14~30公克;背部毛色為紅褐色到暗褐色,由於毛尖為白色,有如毛上結霜而得名,耳短而寬。
中國大陸東部、日本、台灣。
主要棲息在山區闊葉林,棲所為樹洞、枝葉叢;在日本為初夏產仔,一胎1~3仔,哺乳期約35天;近年來在台灣並無確實發現記錄。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東亞游離尾(皺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darida teniotis (Rafinesque, 1814)
尾部有一半突出於股間膜外,上唇兩側具數條斜陷溝狀之皺紋,故又名皺鼻;耳大,內緣肥厚,耳珠小,飛膜狹長,毛黑褐色;頭軀幹長8.3公分,尾長5.3公分,前臂長5.8公分;齒式為1/3, 1/1, 2/2, 3/3。
歐洲的地中海區與北非到日本、馬代拉與加納利島、台灣。
食蟲性,生活史資料闕如,在台灣發現地點包括台東縣蘭嶼、台中縣象鼻山、高雄縣澄清湖。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游離尾科(Family Molossidae)
台灣大蹄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lophus formosae (Sanborn, 1939)
頭軀幹長約5公分,尾長約3公分,前臂長5.4~6公分;體暗褐色,中鼻葉之鞍部後端有一突起,突起兩側具鼻垂(lappet);耳殼寬大,具迎珠,高約耳殼的1/2。雌性個體於恥丘上端有明顯之假乳頭(false nipples)。
台灣。
有分類學者將本種視為中國蹄鼻(Rhinolophus luctus)的亞種之一,但亦有分類學者將本種歸為台灣特有種,棲息於中低海拔森林之岩洞中,偶可見於建築物內或樹洞中;夜行性,以昆蟲為食。目前發現地點包括,台北市陽明山、新竹縣關西、台中縣烏石坑和武陵、南投縣埔里北港溪、神木林道、郡大林道和翠峯、屏東縣墾丁、花蓮縣天祥和太魯閣、台東縣月洞和太麻里溪域,各地數量均少。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蹄鼻科(Family Rhinolophidae)
台灣長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是一種體型小但耳朵很長,有如兔耳形狀一般的奇妙蝙.長耳屬的蝙全世界僅七個種,而本種的體型最小.台灣長耳之發現甚晚,直到日本人吉行瑞子小姐於1990年首次於台灣中部鞍馬山山區採集發現後才為世人所知.由於發現次數很少,有關本種之習性, 目前並不清楚, 僅知屬中、高海拔山區森林性蝙。據觀察者稱本種可能因為耳朵甚大,覓食高度接近地面,飛行時顯得緩慢笨拙;停下來時還會把耳朵向後平貼,並以前臂夾於身體兩側,十分奇特。 棲地分布:目前僅於台中縣鞍馬山、武陵地區,南投縣翠峰、梅峰地區有發現記錄,不常見。
摺翅(長指、長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iniopterus schreibersii (Kuhl, 1817)
第三指之第二指骨長度約為第一指骨之3倍,棲息時第二指骨及第一指骨反摺於翅內,因而得名;體長4.6~5.4公分,尾長 4.9~5.9公分,前臂長4.5~4.8公分,體背黑褐色或褐色,腹面較淡,體毛柔密;鼻端有細溝,分左右兩半;耳圓短,末端不超過頭頂部,耳珠呈短曲狀。齒式為2/3, 1/1, 2/3,3/3。
歐洲南部到日本與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非洲北部與大部分撤哈拉沙漠以南地區、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菲律賓、台灣;可能在摩鹿加群島、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所羅門島與澳洲也有分布。
本種在台灣分布甚廣,全省自低海拔的岩洞至中、高海拔的森林地區均有記錄,聚集之族群數量往往成千上萬,曾發現與台灣葉鼻或台灣小蹄鼻共棲一洞中;以昆蟲為食,夏季5~6月生殖,一胎通常1仔。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台灣管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urina puta (Kishida, 1924)
鼻端高而突出,呈短管狀;耳殼質薄,較頭為長,耳珠披針狀;頭軀幹長4.2~5.6公分,尾長 3.6~4.8公分,前臂長3.3~3.6公分;體灰褐色,體毛細柔,飛膜黑褐色,股間膜全面披細毛;齒式為2/3, 1/1, 2/2, 3/3。
台灣特有種。
主要棲地為低中海拔森林,目前於宜蘭縣福山、台中縣八仙山、大禹嶺,南投縣惠蓀林場、溪頭,嘉義縣阿里山,屏東墾丁有發現記錄。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寬吻鼠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yotis latirostris (Kishida, 1932)
頭軀幹長約4公分,尾長3.2~3.4公分,前臂長3.3~3.4公分,體重3.3~4.8公克;體背黑色,腹面鼠灰色;齒式同渡瀨氏鼠耳
台灣特有種。
本種之分類地位仍有爭議,有人認為本種應為Myotis muricola之同種異名,但有人認為台灣並無Myotis Muricola分布。寬吻鼠耳為夜行性,以昆蟲為食,在台灣主要分布於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山區,是台灣已知體型最小的哺乳動物。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日本鱝或日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obula japonica (Müller et Henle, 1841)
體盤極寬,寬度為長度之1.7倍;體盤前緣稍凸出,後緣則稍凹入,外角窄圓。頭寬而扁。口裂寬,位於頭之腹側,喙骨短而寬。吻下鰭與胸鰭分離。上下頜齒小而多,分布達口角部位。背鰭1枚,起點在腹鰭起點之前。尾長為體盤長度之2倍;尾粗糙,兩側具一列小型白色突起;尾細長如鞭,具硬棘,棘具鋸齒緣。福馬林浸泡後體背棕黑色,腹面白色。
出現於日本及台灣附近水域。
中表層棲息種類,濾食性。
可由延繩釣或鏢刺漁獲,魚肉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鱝科或燕魟科(Family Myliobatidae),Eagle Rays
渡瀨氏鼠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yotis formosus (Hodgson, 1835)
體黃棕色或紅棕色,飛膜暗褐色,指間膜為橙黃色,對比明顯,尾末端突出股間膜外;鼻部單純,耳殼橢圓形,耳珠長而尖細;頭軀幹長5~6.4公分,尾長4.6~5.1公分,前臂長約4.5~5.5公分,齒式為2/3,1/1, 3/3, 3/3。
阿富汗東部、印度北部到中國大陸東部、爪哇、巴里島、蘇拉威西、呂宋、韓國、台灣。
夜行性,以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昆蟲為主食;在台灣之主要棲所為雲林縣水林鄉一三合院民宅,每年3~4月數百隻渡瀨氏鼠耳到此民宅棲息,5~7月產仔育幼,一胎1仔,9月起會陸續遷移他處度冬,此外曾在恆春、基隆暖暖、台北市陽明山、苗栗縣泰安、台南縣東山有發現記錄。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T0000000935--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T0000000952--蝙科(Family Vespertilionidae)
前口鱝或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anta birostris (Walbaum, 1792)
體盤寬度超過長度的2倍。頭寬而扁,截平狀。吻極寬;吻下鰭與胸鰭分離,向前延伸。胸鰭刀狀,前緣凸出,後緣凹入。眼位於頭側。口裂寬度約為體盤長的1/3。齒細小如銼,僅分布於下頜。鰓裂橫向。背鰭1枚,起點在胸鰭基底末端稍前。腹鰭小型,後緣圓,不達胸鰭之後角。尾長長於體盤長。福馬林浸泡後體背棕黑色,腹面白色。
出現於紅海,納塔耳(巴西東部),南非、印度、馬來半島、東印度群島、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夏威夷、台灣、中國大陸沿近海域。
中表層棲息的種類,濾食性、濾取成群之小魚小蝦。
可由延繩釣或鏢刺漁獲。魚肉可供食用,本種目前於部分國家或地區已將其列為保護的對象。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鱝科或燕魟科(Family Myliobatidae),Eagle Ray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