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54.48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再接再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等〈鬥雞聯句〉詩(據《全唐詩.卷七九一.聯句四.韓愈》引)大雞昂然來,小雞竦而待愈。……知雄欣動顏,怯負愁看賄。爭觀雲填道,助叫波翻海愈。事爪深難解,嗔睛時未怠。一噴一醒然,再接1>再礪2>乃3>郊。 〔注解〕 (1) 接:交戰。 (2) 礪:磨利。通作「厲」。 (3) 乃:猶然。語助詞,無義。
小心翼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帝。 (4) 聿懷多福:得到了許多的福祿。聿,音ㄩˋ,發語詞,無義。 (5) 厥德:德行。厥,語助詞,無義。 (6) 回:邪也。 (7) 方國:四方諸侯之國。 ◎2《詩經.大雅.烝民》仲山甫之德,柔嘉維則。令儀令色,小心翼翼。古訓是式,威儀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賦。
高山仰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解釋2 出處3 故事4 補充5 例句6 參考資料 解釋高山,比喻品德高尚。仰,仰慕。止,語助詞。高尚的品德,令人崇仰。 出處<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舝,ㄒㄧㄚˊ) 故事 補充(1)相似詞: 景行行止、高山景行(2)反異詞: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例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千百年後,先生的人格修養,將為人們所仰望。 參考資料金淵博、曾鴻儒合編<多功能成語典>,p,238,金安文教機構;薛河田、鍾毓田 著<中學生全方位六用成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助詞,無義:(1)置於句首。《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左傳.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2)置於句中。《易經.繫辭上》:「德言盛,禮言恭。」《詩經.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助詞。同「呀」。《西遊記》第二一回:「我爺啞!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個大疙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的最下面部分。如:「盆底」、「杯底」、「鞋底」、「底盤」。
盡頭。如:「年底」、「月底」、「巷底」。
事物的根源或內情。如:「底細」、「摸底」、「追根究底」。
基礎。如:「底子」、「根底」、「底薪」。
文書的草稿。如:「留底」、「底稿」。
定、終止。如:「大事底定」。
進退維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大雅.桑柔》瞻彼中林,甡甡1>其鹿。朋友已譖2>,不胥以穀3>。人亦有言:「進退維4>谷5>。」 〔注解〕 (1) 甡甡:音ㄕㄣ,同「莘莘」,眾多並行的樣子。 (2) 譖:音ㄗㄣˋ,毀謗,誣陷。 (3) 不胥以穀:不能相勉於善。胥,音ㄒㄩ,互相。穀,音ㄍㄨˇ,善。 (4) 維:語助詞。 (5) 谷:窮。比喻處境困窘。
之乎者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之、乎、者、也為文言文中常用的四個語助詞。故以之乎者也指讀書人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敦煌零拾.俚曲三種.歎五更》:「之乎者也都不識,如今嗟嘆始悲吟。」
2.宋太祖親自規劃首都的外城,一日獨與韓王趙普視察工程,走到南門,門額上題「朱雀之門」,太祖問為何不只寫「朱雀門」,而多個「之」字,趙普答道:「『之』是語助詞呀!」太祖笑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典出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中》。後用以譏諷讀書人只知道咬文嚼字,而不能解決實際的問題。《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一個生意人家,只見這些之乎者也的人來講呆話,覺得可厭,非止一日。」也作「者也之乎」。
死心塌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謀之士,生卒年不詳。從漢高祖定天下,長於口辯,曾出使南越說趙佗稱臣。 (5) 波: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語助詞,置於句中或句末。同「吧」。 (6) 社家:宋元時指某些組織或團體中的人。此處指擅長猜詩謎的人。〔參考資料〕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據《元曲選》引)那英布歸漢了也,我若是不殺他楚使,他怎肯死心榻地便肯歸降?我當時在漢王根前曾出大言,如今果應吾口也。與儒生添多少光彩,只等英布兵起之日,我引著二十騎隨後進發便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賞賜、賜予。《書經.湯誓》:「予其大賚汝。」《聊齋志異.卷四.促織》:「撫軍亦厚賚成。」
《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賚〉,大封於廟也。〈賚〉,予也。言所以錫予善人也。」指武王克殷,歸告文王之廟之詩。本章二句為:「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