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1.55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朋友應具有正直信實的條件。語本《論語.季氏》:「友直、友、友多聞,益矣。」後亦指人的個性正直誠信。《宋史.卷二八二.李沆傳》:「沆性直,內行修謹,言無枝葉,識大體。」宋.蘇軾〈議富弼配享狀〉:「秉心直,操術閎遠,歷事三世,計安宗社。」
陳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320~1363)原姓謝,祖入贅於陳,因從其姓,元沔陽人。本業漁,元順帝時,徐壽輝兵起,友投效其將倪文俊麾下,其後叛之,起兵攻下江西諸路,自稱漢帝,後與明太祖戰於鄱陽湖,中流矢死,立凡四年。
山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法軍攻陷越南山,進犯廣西,被清軍將領馮子材所敗。這是中、法戰爭期間中國取得的最大勝利。
山(Lang S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審察、端相。《文明小史》第一八回:「問櫃上製造局胡老爺在那號房間請客,櫃上人見他土頭土腦,把他打了兩眼,便叫他自己上樓去找。」也作「打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婁(1422~1491)字克貞,別號一齋;明廣信上饒人。少有志於聖學,嘗求師於四方,夷然不屑曰:「率舉子學,非身心學也。」聞吳與弼(康齋)在臨川,乃往從之。康齋一見喜之云:「老夫聰明性緊,賢也聰明性緊。」一日康齋治地,召一齋往視,並謂之曰:「學者須親細務。」一齋個性豪邁,由此折節,雖掃除之事,必躬自為之,不責僮僕,遂為康齋入室弟子。凡康齋不以語門人者,於一齋無所不盡。康齋學規,來學者始見,其餘則否。羅一峰未第時,往訪康齋不出。一齋謂康齋曰:「此一有志知名之士也,如何不見?」康齋曰:「我那得工夫,見此小後生耶?」一峰不悅,移書四方,謂是名教中作怪,張東白從而和之。康齋若不聞。一齋語兩人曰:...
互尊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互尊互是成熟的道德判斷的必要條件,也是形成自律的道德意識的基礎,更是自律的道德氣質之一。傳統中國人所強調的恕道,便是這種互尊互的美德。道德自由意志的運用,能尊重別人自由意志的抉擇,更尊重別人人格尊嚴,且能寬恕別人,相對的雙方充分表現恕道的氣質與態度。互尊互或相互尊重,與片面遵從或單向遵從(unilateral respect)不同,前者是自律或較成熟的道德氣質,後者是他律或較不成熟的道德氣質。以片面遵從為基礎的道德觀念,視規則本身為神聖不可侵犯;以相互尊重為基礎的道德觀念,則視規則為可以改變的,只要經由大家的同意便可重新訂定。
得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信得過、可以相信。《喻世明言.卷一九.楊謙之客舫遇俠僧》:「雖然如此,卻也得過這和尚是個有信行的好漢,決無誑言之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越南東北部,大陸地區廣西鎮南關外,為交通軍事要地。清末中法戰爭中,馮子材於此地打敗法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擔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