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貧窮卑賤的人。《左傳.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余與褐之父睨之。」晉.杜預.注:「褐,寒賤之人。」
前倨後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麼傲慢,現在卻又那麼謙卑呢?」嫂嫂答道:「你現在做了大官,既尊貴,又有錢啊!」蘇秦嘆了口氣說:「哎!貧窮時父母都不把你當兒子看待,富貴時親友都畏懼你,難怪人們要看重權勢利祿了!」《戰國策》原文對蘇秦嫂嫂的描述是「何前倨而後卑」,《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作「何前倨而後恭」,後來就從這裡演變出「前倨後恭」的成語,用來比喻待人勢利,態度轉變迅速。
高瞻遠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瞻遠矚」係由「高瞻」及「遠矚」二語組合而成。 「高瞻」見於漢.王充《論衡.別通》。此篇主要闡述學識廣博的重要。文中提出了所謂的「通人」,並說:「夫通人猶富人,不通者猶貧人也。俱以七尺為形,通人胸中懷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無一牒之誦。」在王充看來,學識若不能求其廣,就如窮人一般。錢財方面的貧窮是使人家徒四壁,學識方面的貧窮則使人腹笥甚窘。所以對於許多儒生「一經為是,何須博覽」的說法,王充也有所抨擊。他認為一般人都希望待在光線明亮之處,而不希望待在幽閉陰暗的地方,也希望自己能居於高處,視野無限寬廣,學識的追求亦須以此為目的,若能博覽廣納豐富的學識,內心將有如充滿陽光的屋室,光亮無比,胸懷亦將開闊...
白雲蒼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杜甫〈可嘆〉詩(據《全唐詩.卷二二二.杜甫》引)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1>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近者抉眼2>去其夫,河東3>女兒身姓柳。丈夫正色動引經,酆城4>客子王季友。群書萬卷常暗誦,《孝經》一通看在手。貧窮老瘦家賣屐,好事就之為攜酒。豫章太守高帝孫,引為賓客敬頗久。聞道三年未曾語,小心恐懼閉其口。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醜。明月無瑕豈容易,紫氣鬱鬱猶衝斗。時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側否。太守頃者領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王生早曾拜顏色,高山之外皆培塿。用為羲和天為成,用平水土地為厚。王也論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曠前後。死為星辰終不滅,致君堯舜焉肯朽。吾輩碌碌飽飯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有的道理或原則。通「義」。《漢書.卷三三.魏豹傳》:「其誼必立魏王後乃可。」《文選.張衡.思玄賦》:「願竭力以守誼兮,雖貧窮而不改。」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戍4>曰:「臣願君勿受。」孟嘗君曰:「何哉?」公孫戍曰:「小國所以皆致相印於君者,聞君於齊5>能振達貧窮,有存亡繼絕6>之義。小國英桀7>之士,皆以國事累8>君,誠說9>君之義,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臣戍願君勿受。」孟嘗君曰:「諾。」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10>,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公孫戍曰:「臣有大喜三,重11>之寶劍一。」孟嘗君曰:「何謂也?」公孫戍曰:「門下12>百數,莫敢入諫,臣獨入諫,臣一喜;諫而得聽,臣二喜;諫而止君之過,臣三喜。輸象床,郢13>之登徒14>不欲行,許戍以先人之寶劍。」孟嘗君曰:「善。...
精益求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學而》記錄了子貢和老師孔子的一段對話。子貢問孔子說:一個人貧窮而不對人諂媚,富裕而卻不以驕氣待人是怎樣的呢?孔子回答說,這樣的人算是可以的,但仍比不上一個貧困卻樂在其中,富裕卻仍然好禮的人。子貢聽了老師的回答後,便舉《詩經》所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來回應,進而領悟到無論精製器具也好,進德修業也好,都不可安於小成,應力求好上加好,以期盡善盡美的道理。後世宋代理學家朱熹在為《論語.學而》作注時,也針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兩句話加以注解:「精製骨、角、玉、石之器,已經很精緻漂亮,再經過切、磋、琢、磨等方法加工修飾,就更精美了。」這正是「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力求精進的精神。後來「...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姓失去賴以生活的條件,無法生活下去。形容百姓貧窮,生活極為困苦。[例]戰爭往往造成民不聊生,家破人亡的後果。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結綵。」 02.《石點頭.卷五.莽書生強圖鴛侶》:「如顏子簞瓢陋巷,子夏百結鶉衣,不改其樂,便過貧窮日子,也依然快活。」
室如懸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磬,古代矩形樂器。室如懸磬指居室空無所有,比喻非常貧窮。《國語.魯語上》:「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明.沈采《千金記》第二齣:「室如懸磬,難堪原憲之貧;地無立錐,敢懨史魚之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