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73 ms
共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手舞足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水滸傳》第三九回:「宋江寫罷……不覺歡喜,自狂蕩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
|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少年時曾拜張旭為師。有一次他向張旭請教書法用筆的道理,張旭說:「曾經聽褚遂良說過,用筆要像印泥畫沙一樣。當時一直無法悟得其中的道理。後來在一個島上,有一個佈滿沙土的地方,因為平坦乾淨,讓人看了,心裡就感到愉悅,想要拿起筆來書寫。於是用銳利的錐子在沙地上畫出勁拔峻險的形狀,也因此領悟了其中用筆的道理。書法用筆,要像用尖銳的東西在沙上作畫一樣,有時要隱藏筆鋒,顯現出深沉的感覺;當必須使用筆鋒時,就要遒勁有力,讓運筆的力量穿透到紙的另一面。如果可以達到同時呈現這兩種筆法的境界,自然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了。楷書與草書的運筆,如果能完全和畫沙的道理一樣,就能夠流傳久遠,達到與古人...
|
唏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歎聲。《老殘遊記》第八回:「提起筆來,在牆上題一絕道,……題罷,唏噓了幾聲,也就睡了。」也作「欷吁」。
|
水滴石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杖打他。官吏很不服氣,說:「偷一枚錢有什麼了不起,卻要杖打我?你打好了,反正你不敢殺我。」張乖崖拿起筆來,宣判道:「一天一枚錢,一千天就是一千枚錢。時間長了,繩子能鋸斷木頭,水能滴穿石頭。」然後,他取下寶劍,親手殺死了這個官吏。之後,張乖崖上報台府,要求上級懲處自己。崇陽人至今還傳說著這件事。 相似詞 有志者事竟成 相反詞 半途而廢 例句 雖然我一天只會縫一件衣服,但是努力不懈就可以完成預期中的目標,這就是水滴石穿的精神。
|
奮筆疾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起筆快速書寫。如:「一拿到試卷,我便奮筆疾書,相信會有好成績。」
|
無孔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收錄了歸有光的文章,其中論述到《中庸》的「喜怒哀樂之未發」,就說他讀了宋人「五子書」,融洽貫串,拿起筆寫下心得,有如「水銀瀉地,無竅不入」。後來「無孔不入」自行獨立成一句成語,原本是無所不通達的意思,後轉用以譏諷人善於鑽營,有機會就鑽。
|
思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考、推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提起筆來,毫不思索,一揮而就。」《紅樓夢》第三七回:「侍書一樣預備下四分紙筆,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來。」
|
玲瓏剔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詩文結構精巧明晰。《野叟曝言》第二七回:「大爺提起筆來,詩詞歌賦,頃刻而成。做得玲瓏剔透,變化出奇。」也作「剔透玲瓏」。
|
一揮而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塵土沾濕了,整張紙卷曲起來,怎麼也無法打開。王璘看了便說:「算了!再拿幾張新的紙來!」紙取來後,他拿起筆來,頃刻間又寫出十餘篇文章。此事見於唐代小說《摭言》,小說內容雖難免誇大,但在《唐詩紀事》中亦有記載:「應日試萬言科,請十書吏,口授十書吏書之,未亭午,已就七千言。」也是說不到中午,他就已作出七千字的文章,故可知,王璘確實是有出口成章、下筆千言的才情。後來「一揮而就」這句成語,就從《摭言》中「縱筆一揮,斯復十餘篇矣」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才思敏捷,落筆成章。後則不限於寫作文章,可泛用於書畫方面。
|
到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到末了。《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提起筆來,先把金子香的卷子連圈到底。」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