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42.56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農業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農漁牧業為主要經濟生產活動的社會。
北京農業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農業大學是一所高等農科學校,一九五四年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隸屬農業部。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西路二號,占地一千畝,校舍建築面積二十四萬平方公尺。
  北京農業大學建於一九四九年十月,由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合併而成。初設農藝、園藝、植病、昆蟲、森林、農化、土壤、畜牧、獸醫、農業機械、農業經濟等十一個系。一九五二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農機系、森林系分別畫出單獨成立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和北京林學院。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曾於一九七○年八月搬遷至陝西甘泉縣,一九七二年曾一度與延安大學合併。一九七三年四月遷往河北涿縣原分校校址辦學,並改名華北農業大學。一九七八年...
南京農業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京農業大學是一所綜合性高等農科學校;一九六三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農業部。校址在南京市中山門外衛崗,占地近八千五百畝,校舍建築面積三十一萬平方公尺。
  南京農業大學的前身為金陵大學農學院及南京大學農學院,分別創建於民國三年(1914)和六年(1917)。一九五二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兩農學院與浙江大學農學院部分系科合併,建立南京農學院;一九七一年曾與蘇北農學院合併,改名江蘇農學院;一九七九年恢復南京農學院;一九八四年改現名。
  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學年度,學校設有研究院、農業工程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鄉鎮企業學院、漁業學院、土地管理學院、成人教育學院、中央農業...
西北農業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北農業大學是一所多學科綜合性農科高等學校;一九七九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農業部。校址在陝西省楊陵鎮,占地四千多畝(其中校園占地一千多畝),校舍建築面積十九萬多平方公尺。
  西北農業大學的前身是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建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二十七年(1938),國立西北聯合大學農學院、河南大學農學院畜牧系併入;二十八年(1939)改建為國立西北農學院;一九五○年,陝西戶縣農業專科學校、西北農業專科學校及蘭州大學水利系併入;一九五三年畜牧、獸醫兩系調出;一九五七年,水利系調往西安交通大學;一九七一年,陝西工業大學水利系併入;一九七九年,林學系調出組建西北林學院;一九八...
中央農業廣播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央農業廣播學校是以廣播為教學手段對全國農村基層幹部、初級技術人員和農民實施中等農業技術教育的學校。籌建於一九八○年,由國家農業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央廣播事業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農業部、農墾部、中國農學會等十個單位聯合舉辦。一九八一年七月十三日正式開學,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國播出中等專業水準的農業技術課程。一九八六年擁有二千三百個縣級分校。一九八七年二月中央電視臺開始播出中央農業學校適合形象表現的部分課程和演示性實驗實習課,此後中央農業廣播學校更名為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聯合辦學單位調整為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財政部、勞動人事部、...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兼有其他學科的高等工科學校,一九六○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農業部。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區清華東路,占地八百餘畝,校舍建築面積十五萬平方公尺。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創建於一九五二年,初名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是由農業部機耕學校、農業機械專科學校、北京農業大學農機系、平原農學院農學系籌合併而成。一九五三年農學系農學專業畫出,改名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一九五六年又畫出農業經營管理系。一九五九年農業部拖拉機站幹部學校併入。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於一九七○年遷四川重慶市北碚,寄居西南農學院(現西南農大)內,先後改名四川農機學院、重慶農業機械學院;一九七四年遷河北...
農業中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業中學係指大陸地區農民群眾集體創辦的半耕半讀農業中等學校。一九五八年春,江蘇農村首先創辦。招生對象為未能升普通初中的高小畢業生及同等文化程度的青少年,學習文化、農業知識和技術。在中共中央的倡導下,全省大力推廣,各省農村相繼興辦。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中共中央批轉〔關於江蘇省贛榆縣夾山農業中學的調查報告〕,指出農業中學是一種重要的中等學校,多辦一些農業中學,把它們辦好,是農村工作中的當務之急,促使農業中學有很大發展。至一九六五年,大陸地區已有農業中學五萬四千多所,在校生三百多萬人。文化大革命中停辦。文化大革命後各地恢復舉辦。一九八○年十月七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關於中等教育結構改革...
農業機械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業生產過程中,採用機械工具取代人力,進行各種整地、播種、施肥、施藥、灌溉、中耕、收穫、乾燥、調製等作業,以提高農業經營效率的生產方法。
瀋陽農業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瀋陽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業生物科學為主,融合工程、經濟等學科於一體的綜合性農科高等學院;一九七九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農業部。校址在遼寧省瀋陽市東陵路一二○號,占地二萬餘畝,其中校園占地二千畝,校舍建築面積二十一萬多平方公尺。
  瀋陽農業大學原名瀋陽農學院,建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八月;一九五二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期間,原瀋陽農學院的一部分與遷至瀋陽的復旦大學農學院(茶葉專修科除外)合併,組建新的瀋陽農學院。文化大革命期間,從一九七○年起,學校曾被分散到朝陽、鐵嶺、大連、錦州等地,分別建立朝陽農學院、錦州農學院、遼寧省農業機械化學院、遼寧農學院等;一九七八年遷回瀋陽復校;...
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於民國55年(1966)即有設立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農資中心)之構想。56年中華農學會於中興大學舉行聯合年會大會,會中有會友提案設立農資中心,農學會在接受大會委託後,始進行農資中心之規畫及籌備事宜。65年8月20日,農復會李主任委員崇道發起設置農資中心基金案,至67年9月7日止,共募得基金新臺幣8,500,000元正。之後,由於農委會補助,農資中心始得展開各項服務工作,並於67年10月11日起,正式對外開放。
  為配合農業研究工作之發展,並促進國內外農業科學資料之交流與運用,農資中心成立之宗旨為:(1)配合農業發展支援農業研究;(2)有效利用農業科學資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