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1.74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農業生產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經濟學主張教育、訓練或健康知識的傳播能夠使個人的生產力提高。舒爾茲(T.W. Schultz, 1975)認為:如果提高農民的教育程度,就可以提高他們的生產力,而且這種教育的效果在一個變遷快速的現代化社會中,將會比在一個固定的傳統社會中好。經過多項研究結果顯示:舒爾茲的說法獲得大多數研究(如法蘭P.R. Fallon, 1988年之研究)的支持。
國際農業科技資訊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農業科技資訊系統於1971年11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第16屆會議決議成立。透過140個國家、地方及國際性的中心,蒐集全球農業文獻資訊。這140個中心是由在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總部的AGRIS中心負責協調工作,而資料處理則由維也納的AGRIS處理單位負責。資料以兩種形式發行,一為每月發行的〔農業索引〕(AGRINEDX);另一篇AGRIS資料庫,提供線上檢索。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圖書館創立於1952年,初建時名稱為北京機械化農業學院圖書館,以後隨學校變遷,輾轉各地,數場館名。學校是在原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系、平原農學院、農業機械專科學校、雙橋機耕學校合併的基礎上創建的;1953年學校改稱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1966年圖書館藏書已達220,000冊,館舍計3,000平方米;1970年學校遷至四川重慶,先後更名為四川農機學院和重慶農機學院;1975年學校再遷至河北邢臺,更名華北農業機械化學院;1979年學校終於遷回北京原址,其時圖書館僅存1,500箱和500麻袋藏書,不足100平方米的簡易房屋和10餘名工作人員。1981年後圖書館有了較快的發展。198...
永續農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道理來維持農業的持續性,即運用大自然存在的相生相剋作用來維持農業生產力。
西南農業大學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南農業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50年,館名原為西南農學院圖書館,1986年改為現名。初建時接收了原四川教育學院、重慶相輝學院和華西協和大學的農業書刊資料,1952年起,又先後調入四川大學、雲南大學、貴州大學等6校的農業書籍,經過40年的建設,迄今已建成為以農業科學為主的專業性大學圖書館,1979年列為聯合國糧農組織藏書館之一。館址在四川省重慶市北碚。
  該館原有建築面積3,447平方米館舍一幢。1988年新館舍竣工落成,建築面積8,226平方公尺,設開架書庫8層,閱覽室8間,閱覽座位1,100席。館內業務部門設採編部、讀者工作部、期刊部、文獻情報部和辦公室。現有工作人員72名,其...
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農業大學圖書館創立於1949年。1969年曾隨學校一起撤消。1971年學校遷至陝西,與延安大學合併,稱延安大學。1973年學校再遷至河北,改為華北農業大學。至1978年遷回北京原址,學校和圖書館均恢復原名。
  館藏以農業和與農業有關的生物學文獻為重點,農學、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病理、動物生理生化、遺傳育種、土壤肥料、昆蟲、寄生蟲、獸醫等學科的重要專著、教材、實驗指導、期刊收藏十分豐富。有40餘種外文專業期刊從創刊號始收藏至今,其中:1864年創刊的[動物學紀錄](Zoological Record)、1840年創刊的[英國皇家農業學會誌](Journal of Royal A...
中國農業圖書館協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農業圖書館協會是中國農業系統圖書館工作者的學術團體,於1983年5月27日在北京成立。該協會的宗旨是:團結、組織中國農業圖書館工作者,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圍繞農業圖書館工作的重要問題,開展學術討論、研究和交流,促進出成果、出人才,為加速中國農業發展和實現農業現代化服務。
  中國農業圖書館協會的主要任務是:(1)組織農業圖書館學術研究及學術交流活動;(2)編輯出版協會會刊及有關資料,普及農業圖書館學、文獻學和目錄學知識;(3)配合國家農業發展重點、攻關項目,提供情報諮詢和定題服務;(4)開展農業圖書館間的協調與協作,協調文獻收集和計算機利用、推行圖書館工作標準化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社會上的各種工作職務。如:「農業」、「商業」、「各行各業」、「敬業樂群」。《文選.馬融.長笛賦》:「宦夫樂其業,士子世其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與農業有關的。[例]農具、農藥
暴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多次遷移,盤庚時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故又稱為殷,或殷商。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商朝的農業、手工業、文字都相當發達。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4) 受:即商王「紂」。商紂,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5) 暴殄天物:暴殄,不愛惜、任意糟蹋。天物,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殄,音ㄊ|ㄢˇ。 (6) 烝民:眾民、百姓。 (7) 逋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