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曾參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學者,名叫曾參,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學養很深,品性端正,是個有名的孝子。他住在魯國費(音ㄅㄧˋ)邑時候,有一個和他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就跑去跟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說:「我兒子不會殺人!」就照常織她的布,沒有理會。過了不久又有人又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子的母親還是泰然自若地繼續織布。過了一會,又有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子的母親就害怕起來,丟下織布的梭子,跳過圍牆逃走了。像曾參那麼賢良的人,只要多幾個人來說他殺了人,那麼連對他最有信心的母親也會相信,可見流言的可畏。後來「曾參殺人」就被用來比喻流言可畏或稱誣枉的災禍。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濟公傳》第一七三回:「我帶來三身官人的衣裳靴帽,你同你姐姐都換上,我也換上。濟公說了,見樓下旋風一起,你我就下樓逃走,這叫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間隙、可乘之機。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不想皇帝親幸,問出端的,要將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這里婆子捉個空,招著陳大郎一溜溜進門來。」
金蟬脫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蟬脫殼」是指蟬的成長過程中,會蛻變脫去外殼。殼留下來,但蟬已飛走。可以用來比喻人利用假象以脫身。在《三國志平話》卷上就利用到此句成語:董卓廢殺少帝後,立獻帝,因專制朝政,所以引起朝臣和各地豪強的共憤,紛紛起兵反對董卓。各方人馬以袁紹為盟主,長沙太守孫堅被任命為討卓聯軍的先鋒。袁紹堂弟袁術因妒忌孫堅勇猛善戰,故意不發糧草給孫堅,造成孫堅軍中因缺糧而大亂。董卓義子呂布知道後,夜襲孫堅軍營,孫堅大敗。孫堅與部將突圍而逃,呂布緊追不捨。孫堅急中生智,將袍甲掛在樹上,呂布追兵遠遠望見孫堅袍甲,但因畏懼孫堅英勇不敢近前,只有遠遠用箭亂射。後來不見動靜,近看,才知中計,孫堅早已脫身逃走
逃之夭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之夭夭」這句成語是從《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中的「桃之夭夭」轉用過來。本來「桃之夭夭」是形容桃樹的花、葉茂盛美麗。「夭夭」是美麗茂盛的樣子,所以底下一句「灼灼其華」,強調了桃花開放得鮮豔明亮的樣子。這兩句是《詩經》非常有名的句子,後來又因為「桃」和「逃走」的「逃」同音,所以有人就開玩笑地將人逃跑了的這件事,借用了「桃之夭夭」來比喻,更將「桃花」的「桃」改成「逃走」的「逃」,於是就成了「逃之夭夭」這句成語,此處的「夭夭」已經不具原來的意思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逃走、逃跑。如:「流竄」、「竄逃」、「抱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逃走、逃亡。如:「林冲夜奔」。《左傳.隱公元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卒散於陣,民奔于邑,城池無藩籬之固,山川無溝阜之勢。」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歡打仗,我就用戰爭來做個比喻。戰鼓咚咚的敲著,兩軍的刀劍已經交鋒。那戰敗的士兵,就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走,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下來,有的則逃了五十步就止步了。如果逃了五十步的人卻取笑那逃了一百步的,說他膽子小。您覺得怎麼樣呢?」梁惠王說:「這是不對的,只不過沒跑一百步罷了,但逃了五十步也是逃跑啊!」孟子說:「您既然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必奢望百姓會比鄰國多了。彼此都不管人民的死活,如何能期望更多的人民來歸附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五十步笑百步」,用來比喻自己和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卻自以為是而譏笑別人。
水泄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泄不通」就是連一點水都無法泄漏。春秋時楚平王荒淫無道,娶太子建的妻子為妃,並把太子建遠派北方。忠臣伍奢直言忠諫無效,反被指有謀叛之心而遭囚禁,他的大兒子伍尚後來也被騙就逮,只有小兒子伍員(伍子胥)機警逃脫。楚平王在殺了伍奢、伍尚後,頒布一道詔書:「逆賊伍奢、伍尚已處死,唯有伍子胥逃走。凡能活捉伍子胥的人,賞金千斤,封邑萬戶;如有收容縱放的,全家處斬。」詔書一下,到處布滿重兵,防備得極為嚴密,猶如一點水也無法泄漏。後來「水泄不通」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包圍得極為嚴密,或形容擁擠不堪。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在洛澗的秦軍,不是北府兵的對手,勉強抵擋一陣,敗了下來,秦將樑成被晉軍殺了。秦兵爭先恐後渡過淮河逃走,大部分掉在水裡淹死。洛澗大捷,大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謝玄一面命令劉牢之繼續援救硤石,一面親自指揮大軍,乘勝前進,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把人馬駐紮在八公山邊,和駐紮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苻堅派出朱序勸降以後,正在洋洋得意,等待晉軍的投降,突然聽到洛澗失守,像頭上挨了一下悶棍一樣,有點沉不住氣。他要苻融陪著他到壽陽城樓上去看看對岸形勢。苻堅在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一座座的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手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