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逃走、逃亡。《說文解字.辵部》:「逋,亡也。」《左傳.僖公十五年》:「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滇遊日記十三》:「訊其來何以故?曰:『悉檀長老命來候相公者。』余知僕逋。」
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孔子家語.卷四.六本》:「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舊時認為子女受到父母懲罰時,輕打就忍受過去,重打就逃走,以免受傷而陷父母於不義,這是為人子女的孝順態度。《隋唐演義》第九四回:「古人有云:『小杖則受,大杖則走。』此不過謂一家父子之間,教訓督責,當父母盛怒之時,以大杖加來,或受重傷,反使父母懊悔不安,且貽父母以不慈之名,不若暫行逃避,所以說大杖則走。」也作「大杖則走,小杖則受」、「小受大走」。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股黑青。但不時也有同學被打哭,被打到哀嚎,被打到趴在講桌邊。你甚至不曾懷疑,為什麼從來沒有人想要轉身逃走?你知道那有多痛,你只不過是暫時從演員變成觀眾。」「回頭想想,孩子的心智很是堅強,會把這一切當成生活中自然的存在,打完了下課照樣和同學聊天玩鬧,也沒聽說有誰偷偷躲起來流淚。至於人格上受到什麼影響,也都是多年以後才逐漸顯現,以致於難以追索最初的源頭了。」「某次校外教學或者畢業旅行,全校出遊。大家在觀光區的路邊攤逛看各種吃食和玩物,老師卻忽然挖到寶似地抽起幾根藤條,左拗右彎淩空虛劈,只差沒抓我們過去試打,最後心滿意足地買了...
心驚肉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驚肉跳」原或作「心驚肉戰」,在元代雜劇《爭報恩》中可見。《爭報恩》以《水滸傳》故事為題材,第三折描述花榮等梁山泊好漢劫刑場救千嬌。當初陷害千嬌的丁都管二夫人得知千嬌被救,自己的所作所為即將東窗事發,心中驚惶,連忙收拾細軟準備逃走,然而愈是急著想逃,卻愈是覺得力不從心,說道:「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這裡用「心驚肉戰」一語來形容心裡有不好的預感,以致六神無主,四肢發軟而無法行動。後世常使用的成語「心驚肉跳」語義與此近似,也是形容恐懼不安,心神不寧,如《紅樓夢》第一○五回:「賈政在外心驚肉跳,拈鬚搓手的等候旨意。」此處描述錦衣軍查抄寧國府,府裡天翻地覆,賈...
放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放走敵人,後患無窮。《精忠岳傳》第三一回:「倘他逃走去了,豈不是放虎歸山?」也作「縱虎歸山」。
學習共同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共同體 起始「學習共同體」是日本教育大師東京大學榮譽教授佐藤學在日本推動的教育改革。佐藤學在1990年代發現日本學生因為在社會轉型中,看不到未來,開始有「從學習中逃走」的趨勢,失去學習的動力。 定義「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彼此對話、相互幫助;讓老師不再只聚焦「上課」,而是真正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教室打開大門,成為可以共同觀摩學習的現場。引述自--親子天下雜誌2012.09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3435
哄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假話騙人、誘騙。《福惠全書.卷二.蒞任部.出堂規》:「影射作弊,哄騙愚民。」《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你去外面打聽打聽,難道我哄騙著你們逃走不成?」
狼性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 五,血濃于水  狼雖然通常獨自活動,但你不會發現,有哪只狼在同伴受傷時,獨自逃走。  領導者懂得斗志是用鮮血激發出來的。這種血濃于水的精神,讓人能絕處逢生。==六,表里如一、利益至上  狼也很想當一善良的動物,但狼也知道自已的胃口只能消肉,所以狼唯一能做的就是干干凈凈地吃掉每一次的獵物。  領導者懂得所謂職業化就是利益背后的原則高于一切,是法不容情。 七,知己知彼  狼尊重每一個對手,狼在每次攻擊對手前都會去了解對手,而不會輕視它,所以狼的攻擊很少失誤。  領導者明白勝利并不是說明自己強大,而是說...
追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溯探究。《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贓物證見俱有了,望相公追究真情則個。」《紅樓夢》第六九回:「張華父子妄告不實,懼罪逃走,官府亦知此情,也不追究,大事完畢。」
曾母投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母,指曾參的母親。杼,織布用的梭。曾母投杼指因曾母再三聽說曾參殺人,終於心生恐懼,丟下手中梭具踰牆逃走。比喻流言可畏或誣枉的災禍。《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朕以不明,雖有曾母投杼之疑,猶冀言者不信,以為國福。」南朝梁.簡文帝〈六根懺文〉:「讒言三至,曾母投杼,端木一說,越霸吳亡。」也作「曾參殺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