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4.92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逗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留不前。《文明小史》第四六回:「所以只吩咐局勇,將不報捐的,一律驅逐出城,不准逗留。」也作「逗遛」、「淹留」。
黨錮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膺聯合士子,欲殺宦官,反被宦官所制,竇武自殺,陳蕃被殺,遭到禁錮(不得為官)者達六、七百人。清流全被逐出朝廷。宦官派勢力如日中天,不僅亂政,亦魚肉人民,以致激起農民的叛亂。提倡以宗教舊式的「黃巾」(註3.)集團聲勢浩大,終於引發全中國的大動亂,漢家政權搖搖欲墜。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漢桓帝、漢靈帝、黃巾英文關鍵字:Emperor Huan of Han、Emperor Ling of Han、Yellow Turban Rebellion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64。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辛棄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辛棄疾(1140 - 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今山東濟南)人。是南宋時代一位關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愛國詞人。目錄1 生平2 詩作3 結語4 著作5 相關教學資源 生平早期辛棄疾遭主和派的誹謗與彈劾,於是被逐出朝廷。這期間是他詞作的盛期,由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而造成了他豪放而深沈的詞風。他的詞絕大部分是反映收復中原統一中國的意志和對投降派偏安誤國的痛恨,這就集中地表現了當時人民反抗民族壓迫、渴求統一的願望和要求,成為幾百年來一直振奮鼓舞人民愛國精神的名作。晚年韓侂胄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
鎖國政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川秀忠的繼承者德川家光(1623年~1651年)的做法變本加厲,陸續將所有的傳教士和大部分的商人逐出日本。在禁教的同時,還嚴格限制與外國的關係。日本人不許出國旅行,在國外的日本人也不許回國,還禁止建造大型遠洋船隻。只有中國人和荷蘭人可以繼續在中國居住和經商;與朝鮮的貿易也仍然持續著。這種政策被稱為「鎖國政策」。而鎖國政策也保持了日本的穩定和統一。幾個世紀以來佔據領導地位的佛教,在此時也被納入幕府將軍的控制之下。儒學因其強調學習與對君王的忠心而受到鼓勵,這有助於防止叛逆和內戰。在清朝鴉片戰爭戰敗後,日本無法堅持鎖國制度...
惠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齊和楚聯合起來對抗秦國。魏惠王在位時,惠施因為與張儀不和而被驅逐出魏國,他首先到楚國,後來回到家鄉宋國,並在那裡與莊子成為朋友。魏惠王死後,張儀失寵,惠施回到魏國。作為合縱的組織人,他在當時各個國家裡都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因此經常為外交事務 被魏王派到其它國家。終年約六十歲。惠施的政治活動經歷和政績表明,他不僅有明顯的法家傾向,而且非常富有縱橫家的風度,惠施是“合縱”抗秦政策的推行者和組織者,享有很高的政治聲譽。惠施在魏國的政治地位之高,駕於“嘗佩五國相印,為約長”的公孫衍之上。 事...
一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示數量,一次、一回。《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陳秀才被馬氏數落一頓,嘿嘿無言。」《紅樓夢》第一六回:「不意被秦業知覺,將智能逐出,將秦鐘打了一頓。」
遞解出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行驅逐出境。指對於不受歡迎或非法居留於國境內的外國人,當地政府可強制驅逐其出境。
放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罪人發配到遠方去,或驅逐出境。《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太史公曰:『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時乖命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運不濟,處境困難、不順利。明.謝讜《四喜記》第一七齣:「自家早為內官,不想時乖命蹇,忤犯章獻太娘娘,逐出在外多年,衣食不敷,只得各處設騙。」也作「時乖運蹇」。
索忍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y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