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68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承接、選擇、讓步等關係之詞。如:「遇到紅燈,就得停下來。」、「一到家,就去休息了。」、「你不同意,那就算了。」
草木皆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到風吹草動,都以為是敵兵。比喻緊張、恐懼,疑神疑鬼。語本《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例]近來謠言不斷,弄得公司上下人人自危、草木皆兵。
當仁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後漢書.卷三五.曹褒傳》:「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吾何辭哉!」《孽海花》第二五回:「不如仍請敬王出來,做個領袖,兩位老師,也該當仁不讓,恢復光緒十年前的局面。」
基模(Schem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他認為當個體面臨刺激情情境或問題情境時,會先用既有的認知架構與之核對,產生認知作用,也就是說將所遇到的新經驗,納入其舊有經驗的架構之內,這種歷程稱之為同化(assimilation)。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很多知識是以基模的形式儲存在人的記憶系統裏的 (Anderson, 1983; Rumelhart, 1980)。基模跟其他知識表徵的分別在於它是比較大的和較有組織的,也是比較抽象和模糊。基模是個體運用與生俱來的基本行為模式,瞭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基模有時也稱為認知基模。讓皮亞傑將其視為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由於這...
游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血脈的空隙中,到處遊走,可以揮灑自如,還覺得很寬綽而有餘地。所以十九年來,都不必換刀。雖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然後才會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在這則寓言中,莊子用牛的組織來比喻複雜的人際關係,要想在糾結難分的人情世故中不受傷害,得擁有一把用智慧錘鍊出來的「無厚之刃」。文章中,莊子用「遊刃必有餘地」來形容庖丁運使無厚之刃的自由揮灑,比喻處理世事,已臻得道的境界,後來...
力挽狂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遇到阻礙,盡力將情況改變,阻止情況惡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辦法、主意。如:「遇到這種情況,他就沒轍了。」
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大意是:我曾經和國君一起渡河時,遇到一隻黿,牠咬住車子左邊那匹馬的腳,拖著潛入砥柱山那段湍急的水流中。那時,我不能在水面游泳,只有潛到水裏,頂住逆流,潛行百步,又順著水流,潛行了九里,才抓住那大黿,將它殺死了。」這裡的砥柱山位於三門峽東,根據《水經注》記載,當年大禹治水時,這座山因為擋住水道而被鑿開,之後河水流到這裡就分流而過,這座山就像根巨大的柱子,屹立於黃河急流之中,所以取名為砥柱。後來「中流砥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獨立不撓、能擔當重任支撐大局的人。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先是貶低外族,開啟戰端;之後又一味仿古,更改既有的制度法令,末年又遇到乾旱穀物歉收,一時間天下動亂,百姓生活陷入困境。王莽認為田地會沒水灌溉,作物遇上霜害和蝗災,導致連年災荒,加上外族侵犯,盜賊群起,使得百姓流亡離散,都是因為他正遭到厄運。沒多久之後,新朝就滅亡了。 「流離」的典源又見《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蒯通傳〉內容則是表述謀士蒯(ㄎㄨㄞˇ)通為齊王韓信分析天下局勢,說到劉邦和項羽相爭多年,造成人民慘死,流亡離散荒野。因而建議齊王韓信發揮手握重兵的影響力,進而與楚、漢三足鼎立。〈薛宣傳〉內容則是表述漢成帝...
懷才不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才不遇」是指懷抱才能,卻不能遇到賞識的人或施展才能的時機。《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中,敘述一個名叫馬周的讀書人,才學志氣都遠勝他人,可惜孤貧無援,所以眼看著才能不如他的人個個都飛黃騰達,只有他「懷才不遇」,經常藉酒澆愁。後來「懷才不遇」就用來形容懷有才能卻際遇不佳,不受重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