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福」安慰之。人們的情緒困擾,或人與人之間的誤解,也常起因於成見與偏見。例如列子書中記載一則寓言:某人遺失斧頭一把,懷疑鄰人之子所偷,因而見鄰人之子走路動作舉止,都覺得像小偷;日後,在井內尋回,再視鄰人之子行為態度,怎麼看都不像小偷。此乃不合理的成見與偏見使然。自我解惑法自我解惑法是分析解決問題的有系統思考步驟。大致分成五個步驟:首先要面對困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困難是不可避免的,要鼓勵當事人勇於面對困難,而不逃避問題;其次要認清問題,透過討論將籠統的疑惑,界定得更清楚;再次是列舉對策與研判對策,以腦力激盪法,想出一...
不翼而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物品無故遺失。《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八回:「倘有甚靠不住,兄弟的一萬金就不翼而飛的了。」也作「毋翼而飛」、「無翼而飛」。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珠」的典故來看,那在《莊子.天地》裡頭就已經有一則關於「遺珠」的寓言。傳說黃帝到赤水北方遊歷,在路上遺失了寶珠,便派出足智多謀的知去尋找,結果沒有找到;於是又派眼明手快的離朱和喫詬去尋找,還是沒有找到;最後黃帝沒法子,只好派出平時就糊裡糊塗的象罔,結果寶珠卻被他找到了。因此黃帝驚訝道:「我派出那麼多精明幹練的臣子去找寶珠都沒有用,怎麼會被最糊塗的象罔找到了呢?」故事裡的寶珠,其實是代表道家所主張的道,它充塞於天地之間,無法用人的五官或情智來描述、捕捉,如果想要勉強得到,只會離道越來越遠。因此莊子藉著糊塗的象罔找到寶珠,比喻唯有離形去智,方能領悟真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遺失、喪失。《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戾太子劉據傳》:「臣聞子胥盡忠而忘其號,比干盡仁而遺其身。」唐.顏師古.注:「忘,亡也。吳王殺之,被以惡名,失其善稱號。」《文選.陸機.歎逝賦》:「樂隤心其如忘,哀緣情而來宅。」唐.李善.注:「忘,失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遺失、遺漏。如:「掉了錢包」、「這裡掉了幾個字,記得補上去。」
著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焦慮、急躁。[例]她不小心將重要的文件遺失了,因而著急得不得了。
失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失、丟失。《紅樓夢》第五七回:「那必定是那個媽媽的當票子失落了,回來急的他們找。」《文明小史》第五回:「拿到的人既不審辦,我們失落的東西也不查考。」
大海撈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大海裡撈取遺失的針。比喻東西很難找到或事情難以完成。明.汪錂《春蕪記》第一三齣:「只是命運低微,人情薄惡,覓利如大海撈針,攬禍似乾柴引火。」《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回:「這卻是大海撈針似的,那裡捉得著他。」也作「東海撈針」、「海底撈針」、「水底撈針」。
冒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避危險而勇往直前。《北史.卷五五.陳元康傳》:「從神武於芒山,將戰,遺失陣圖,元康冒險求得之。」《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這冒險捐軀,都是俠客的勾當。」
洪喬之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世說新語任誕篇:「殷羨字洪喬,出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書百餘函。羨行至石頭,將附書悉投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為致書郵。」」 2.語譯 比喻幫人傳達消息而有遺物,或指遺失信件。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付諸洪喬,洪喬之失 相反詞 <<無>> 5.例句 目前國內郵政發達,已很少發生洪喬之誤的事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