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限定。明.史可法〈復多爾袞書〉:「越數日,遂命法視師江北,刻日西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限定、限制。如:「不拘性別」、「多寡不拘」。
ASSURE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良好之學習目標應要考慮下述三個因素:(1)表現:學習者能達到之水準(2)條件:是將表現之範疇予以限定(3)標準:界定何種表現是能被接受之程度3.S:選擇、修正或設計教材(Select,Modify or Design Materials):獲得適宜之教材途徑有:(1)選擇現有教材(2)修正現有教材(3)設計新教材4.U:使用教材(Utilize Materials):使用教材階段,包含教學者事前觀看、安排教學環境、準備好觀賞者、操作或放映教材等。教師教學重點有以下八點:(1)態度自然(2)說話速度適中(3)避免過多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限定的數目。如:「名額」、「兵額」、「額滿為止」。《新五代史.卷四八.雜傳.劉審交傳》:「租有定額,而天下比年無閑田,民之苦樂,不可等也。」
趁火打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火打劫」是趁人家裡失火、一片慌亂時搶劫財物,也就是乘人之危。所以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裡解釋「趁火打劫」的狀況時,便說這些盜賊都是臨時起意居多,遇到人家家裡失火時,即趕快召來同伙進入火場,看到東西就搬。主人加以阻止時,他們還理直氣壯地說:「我是幫你把財物搬到我家寄放。」所以徐珂最後下結論說他們是「倉猝起意,利人之危而乘之耳。」後來「趁火打劫」不一定限定於趁人失火時搶劫財物,語義擴大到凡是乘人之危,從中取利者都可以使用。
逾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過規定的期限。[例]公路局的來回票須在限定時間內使用,逾期作廢。
形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對實體而言。因美之所在,不在實體,而在實體的形象,此形象即出自實體的模仿,而不為實體所限定,乃經心中的醇化而生者。
限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控制、節制、局限、限定、限度
畫地為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就地畫一範圍作為監牢,使犯人站立其中以示懲罰。《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後用以比喻只准在限定的範圍內活動。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一折:「他每都指山賣磨,將百姓畫地為牢。」也作「畫地為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限定、約期。《後漢書.卷四一.鍾離意傳》:「意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欲過,與剋期俱至,無或違者。」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准備筵席茶禮花紅,剋日過門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