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顯示、表示。通「示」。《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已渡,皆湛舡,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視士必死,無還心。」
衣錦還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錦還鄉」的「衣」作動詞,穿著的意思。「衣錦」指身著華美的衣服。錦繡華貴的衣服則是顯貴者的服飾,如《詩經.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便是形容君王穿著錦衣狐裘,十分有威儀的樣子。後來在《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中,韓生勸項羽建都關中,項羽拒絕了,並回答:「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意思是說,一個人功成名就之後如果不回到故鄉,就好像穿著錦衣在夜裡行走,榮顯不為人知。所以「衣錦」即指功成名就之意。典源文中,傳主柳慶遠(西元458∼514),字文和,南朝梁河東解人。齊時為魏興太守、襄陽令。後蕭衍起兵,柳慶遠為之運籌帷幄,受到信任。建國後重用柳慶遠,封為雲杜侯,後累官至雍州刺史。河東為...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身貧賤,他在鄉里屢屢受到人們的汙辱和輕視,受過「胯下之辱」,但他仍舊忍辱負重,等待一展抱負的時機。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之後,韓信投身項梁麾下。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都沒有受到重視,於是他離開楚營,投靠劉邦。劉邦本來也沒有重用他,丞相蕭何知道韓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屢次向劉邦推薦,劉邦將信將疑,與韓信討論軍國大事之後,終於確信韓信是個人才,遂拜為大將軍。韓信屢建奇功,他先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順利取下關中,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在井徑口「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攻克齊都臨淄後,楚將龍且領二十萬人馬來救,韓信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截阻淮水,利用「半渡而擊」的辦法,趁楚軍渡水之時掘開上游的堤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登、升。《禮記.中庸》:「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漢書.卷三一.陳勝等傳.贊曰》:「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不足掛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叔孫通本是秦二世胡亥的侍詔博士,後來歸漢,曾說服漢高祖制定禮儀,採古禮與秦儀雜用,漢朝的朝廟典禮,多由其制定。叔孫通為人機變,有人認為他猾獪卑鄙,也有人以他為識時務者。在《史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陳勝起兵山東之後,消息傳到朝廷,胡亥便召集眾儒生們,問他們應該如何處置。儒生們便據實回答,說:「人臣不准擁有兵士,現在陳勝起兵,就是謀反,其罪當誅。」胡亥聽了之後很不高興,認為這些儒生們是在指責他治國無方,才會導致陳勝叛變。叔孫通看到胡亥變了臉色,心想不妙,便趕緊上前說道:「你們都說錯了。今日天下已經統一,且皇帝英明,領導有方,讓人人團結一心,怎麼有人膽敢造反呢?陳勝他們只是一群強盜流氓罷了,各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中用以指揮的大旗。通「麾」。《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戲下騎從者八百餘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停止。《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可疾去矣,慎毋留!」《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北救趙,至安陽,留不進。」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廣心軼。……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陳勝、吳廣舉陳,武臣、張耳舉趙,項梁舉吳,田儋舉齊,景駒舉郢,周市舉魏,韓廣舉燕,窮山通谷,豪士並起,不可勝載也,然皆非公侯之後,非長官之吏也。無尺寸之勢1>,起閭巷2>,杖3>棘矜4>,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壤長地進5>,至于霸王6>,時教使然也。秦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滅世絕祀者,窮兵之禍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彊,不變之患也。 〔注解〕 (1) 尺寸之勢:微弱的勢力。 (2) 閭巷:街巷。喻指民間。閭,音ㄌㄩˊ (3) 杖:動詞。執、持。 (4) 棘矜:戟柄。矜,音ㄐ|ㄣ...
先發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事先下手取得主動權而制伏對方。《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時也。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隋書.卷七○.李密傳》:「百萬之眾,一朝可集,先發制人,此機不可失也。」
揭竿而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秦末陳勝、吳廣倉促起義,反抗暴秦的史事。見《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後比喻起義舉事。《清史稿.卷四三九.戴鴻慈傳》:「俄滅波蘭而用嚴法以禁其語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權利者,即波蘭人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