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1.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春:年輕、年少的時代。如:「青春不再」。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的品質。艾瑞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青春期(12~18歲):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衝突一方面青少年本能衝動的高漲會帶來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臨新的社會要求和社會的衝突而感到困擾和混亂。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會集體中所占的情感位置。這一階段的危機是角色混亂。 "這種統一性的感覺也是一種不斷增強的自信心,一種在過去的經歷中形成的內在持續性和同一感(一個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這種自我感覺與一個人在他...
佛洛依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發展不良則可能表現性昇華及壓抑性慾。(5)性徵期又稱生殖期(genital stage):發生於青春期至成人之後進入兩性的成熟關係中。個體性器官成熟後,產生第二次的性慾衝動,性需求轉向相似年齡的異性。佛洛依德認為此時期的性本能,需要透過「性高潮」才能滿足,因此產生性愛。兩性始有共同生活與婚姻的理想,性心理的發展已非常成熟。發展不良則會出現佛洛依德定義之異常成人性表現(如同性戀等)。 參考文獻林彥妤等譯(1991)。心理衛生---現代生活的心理適應。台北市,桂冠。柯瑞(2001)。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六版)。(...
滄海桑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桑田」。見「滄海桑田」條。 01.宋.張耒〈連昌宮〉詩:「欲問興亡已慘顏,桑田滄海變人間。無情野水青春在,不動南山白日閒。」 02.《兒女英雄傳.第二○回》:「你道這的蒼狗白雲,天心無定;桑田滄海,世事何常?」 參考詞語︰滄桑之變注音︰ㄘㄤ ㄙㄤ ㄓ ㄅ|ㄢˋ漢語拼音︰cāng sāng zhī biàn釋義︰猶「滄海桑田」。見「滄海桑田」條。 01.清.東海松柏心道人〈續夷堅志序〉:「有金元遺山先生,具班、馬之才,閱滄桑之變,隱居不仕,著述自娛。凡四方碑版銘章,靡不奔走其門。」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掉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以便、便於。如:「快準備行李,好早點上路。」、「請告訴我你的住處,我好去找你。」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坦腹東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ù釋義︰猶「坦腹東床」。見「坦腹東床」條。 01.《金瓶梅詞話.第二○回》:「東床嬌婿實堪憐,況遇青春美少年。待客每令席側坐,尋常只在便門穿。」 02.《紅樓夢.第七九回》:「賈赦見是世交之孫,且人品家當都相稱合,遂青目擇為東床嬌婿。」 參考詞語︰坦東床腹注音︰ㄊㄢˇ ㄉㄨㄥ ㄔㄨㄤˊ ㄈㄨˋ漢語拼音︰tǎn dōng chuáng fù釋義︰猶「坦腹東床」。見「坦腹東床」條。 01.清.周容《春酒堂詩話》:「少陵〈望嶽〉詩,考年譜謂是十五歲時作。余讀詩意良然,如王氏子弟聞郗公求婿,未忘「矜」字。〈龍門奉先寺〉,亦未能坦東床腹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應當。唐.李白〈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留住、保持。如:「青春永駐」、「駐顏有術」。唐.孟浩然〈清明日宴宴梅道士山房〉詩:「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露。」
肅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肅然起敬」典源作「肅然增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中有一則記事:淨土宗始祖慧遠大師,在廬山講學,當時他雖已老邁,依然講論不輟。他看到弟子中有人怠惰了,就說道:「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說自己像桑榆上的落日餘暉,已經不久人世,但弟子們就像初昇的朝陽,光熱與時俱增,希望弟子們能夠把握青春年少,及時努力。慧遠說完後,就拿起佛經,繼續登座說法。那些高材生看慧遠雖老,卻仍賣力講論,就非常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因此更加努力。後來「肅然起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因受感動而莊嚴地興起欽佩恭敬之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