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755 ms
共 21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如、相比。《漢書.卷三四.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唐.李商隱〈送從翁從東川弘農尚書幕〉詩:「甘心與陳阮,揮手謝松喬。」
|
破釜沉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刎頸之交,秦滅魏,為里監門。陳勝起兵,與張耳立陳人武臣為趙王而同事之,趙王立餘為代王。後耳降漢,與韓信破趙,餘亦遭斬殺。
(2) 項羽: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3) 悉:全部。
(4) 釜甑:兩種古代的烹飪器具。釜,即今之鐵鍋。甑,音ㄗㄥˋ,煮東西用的瓦器。
|
運籌帷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論鎮國安民,保障物資的流通,這點我不如蕭何;如果說到帶兵打仗,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點我又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重用他們,才是我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啊!而項羽有一賢臣范增,卻不好好重用,所以才成為我的手下敗將。」因此《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自序中,說張良身在軍營中便能掌握局勢,策劃謀略,使遠方的軍隊贏得勝利,助高祖開邦定國,能夠「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後來「運籌帷幄」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謀劃策略。
|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 可是劉邦表面上答應,暗地裡覺得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乃立即調兵遣將,匯集大軍,一方面又會合了韓信、彭越等人的兵力,共同來圍剿正向彭城(今江蘇徐州)流竄的項羽;最後把項羽的軍隊逼進了垓下(今安徽墨璧縣東南)。劉邦兵多將廣,項羽的實力分散,援兵未集,終於被重重的圍住。這時,項羽已戰到兵盡糧絕,情勢危急萬狀,但劉邦為戒懼這位力能拔山舉鼎,不可一世英雄的聲勢,仍不敢貿然以武力相加。後來聽從了張良的計策,改用了一種別開生面的戰術—四面楚歌來制服他。 由是,劉邦乃命令全體士兵,用荊楚(今湖北湖南)的方音反覆在楚軍的四周吹...
|
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託付。同「囑」。《左傳.隱公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漢書.卷四○.張良傳》:「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
所向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逐漸轉敗為勝。項羽曾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方的追兵也害怕得紛紛逃散。後來「所向披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力量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逃散。
|
明哲保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明哲防身注音︰ㄇ|ㄥˊ ㄓㄜˊ ㄈㄤˊ ㄕㄣ漢語拼音︰míng zhé fáng shēn釋義︰猶「明哲保身」。見「明哲保身」條。
01.唐.李紳〈卻過淮陰吊韓信廟〉詩:「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
|
顛沛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息夫傳.蒯通》、《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蒯通傳〉內容則是表述謀士蒯(ㄎㄨㄞˇ)通為齊王韓信分析天下局勢,說到劉邦和項羽相爭多年,造成人民慘死,流亡離散荒野。因而建議齊王韓信發揮手握重兵的影響力,進而與楚、漢三足鼎立。〈薛宣傳〉內容則是表述漢成帝責備薛宣在六年宰相任內,怠忽職守,導致國家穀倉空虛,使得百姓挨餓,流亡離散各地,幾萬人因此生病而死。後來「顛沛」和「流離」被合用成「顛沛流離」,用來形容生活困迫不安,四處流浪。
|
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果。如:「假若」、「假如」。《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
舉足輕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形容所居地位極為重要,一舉一動皆足以影響全局。另外《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記載,因為龍且被齊王韓信殺死,項王害怕,於是派武涉前去見韓信說:「當今二王之事,權在足下。足下右投則漢王勝,左投則項王勝。」此段文字雖也有「舉足輕重」的意思,但就成語語型而言,仍以前引之《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較為貼切。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