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象徵主義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文流派名。象徵主義是二十世紀的藝術運動之一。倡導象徵主義的藝術家認為藝術的本質是以理念為主體,加上感性的外形。因此他們喜歡利用圖像或符號作為象徵,來傳遞藝術的內在訊息和感覺。文學家梅特林克(C. M. Maeterlinck, 1862-1949)和畫家牟候(G. Moreau, 1826-1898)都被稱為象徵主義的藝術家。有些樂評家認為:音樂家華格納(R. Wagner, 1813-1883)的主導動機(Leitmotif)主題暗示劇情的作曲法,可以視為音樂的象徵主義。另外德布西(C. Debussy, 1862-1918)的音樂不只是印象主義,同時也是象徵主義。荀貝格(A. Schön...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20th Century Music》.
|
輕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介於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之間的一種通俗音樂形式。為英語light music的意譯。通常為節奏輕快、旋律優美的器樂演奏曲。
|
傢俱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類型名。傢俱音樂是指法國作曲家薩悌(E.Satie 1866-1925)所寫的音樂,他認為藝術音樂不一定要形式長、大和結構嚴謹,它也可以是極為簡潔精短。1920年,薩悌和米堯(D.Milhaud 1892-1974)合寫了一系列稱為《傢俱音樂》(Musique d´Ameublement)的短小鋼琴曲。
《The En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 Music》.
|
複曲調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曲類型名。複曲調音樂是有多部旋律在各聲部同時進行的音樂。它與單一部旋律的單曲調音樂(Monophony)相反。而複曲調音樂與主調音樂(Homophony)最大的差別是複曲調音樂之每一部旋律都有自主的身份,主調音樂則以其中一部旋律為主,其他旋律是處在輔助的位置。從廣義言,複曲調音樂是西方音樂的特色,從狹義言,它是專指西方某一時期的音樂,例如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反行複音(Discant)、平行複音(Organum)、卡農曲、復格曲、和用模仿技巧作為的樂曲都是屬於複曲調音樂之一種。狹義的複曲調音樂又可與對位音樂同義,如調式對位,巴洛克對位音樂等,都算為複曲調音樂。許多樂曲的主体,常常混合使用複曲...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系列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類型名。系列音樂是由作曲家列定某些音樂原素如音高、時值等排列成依次出現的秩序,並按照此秩序,無週期性地運行。系列音樂除了十二音音列音樂(Twelve -Tone Music)外,還包括其他的音列系統,例如:荀貝格(A. Schönberg, 1874-1951)早期的《第24號小夜曲》(Serenade No.24)和《作品第23號,五首鋼琴曲》(Five Piano Pieces op.23),其所用之音列就少於12音。另外梅湘(O. Messiaen, 1908-1992)為小提琴、大提琴及鋼琴而作之《四重奏》(Quatuor Pour la Fin du Temps),就用了超過12...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機遇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過去的音樂傳統中,絕大部分的音樂作品都是事先寫好樂譜,然後由演奏者按照樂譜所規定的方式進行演出,不僅巴洛克音樂如此,十二音列的音樂亦是如此。除此之外,事實上音樂的演出中含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這些因素使得音樂的演出不可能產生重覆的情形,而音樂也成為一種不斷在形成與改變的「不確定」藝術。
機遇音樂或稱 「不確定音樂」(Indeterminate Music)即是極端地發揚上述音樂理念後的產物,對機遇音樂者來說,音樂不僅是演奏者的「再創造」,在音樂欣賞的同時,演奏者與欣賞者也同時成為創作者。音樂既然是一種不確定的藝術,當然原本固定的樂譜也可取消,使音樂徹底地成為一種即興的創作。... |
古典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根植於西方音樂傳統(包括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的藝術音樂,包含了從大約十一世紀直至當代的廣大時間範圍。
2.指西元1750~1820年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其特色為注重形式、理性與客觀,建立了交響曲、奏鳴曲及室內樂等的典範,至今仍是音樂會中常見的曲目。一般多以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等為代表。
|
無調性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名詞。與調性音樂相對立,這種音樂出現於二十世紀初期,它摒棄傳統調性音樂使用的緊張與解決「屬音與主音和聲」關係,不以大、小調來限制和弦的選擇與進行。建立無調性音樂的先驅者荀貝格(A. Schönberg, 1874-1951),他的目的是解放和聲,主張音階中十二個半音都能獨立及自由地運用,消除不協和音必須要解決的觀念。從歷史的觀點來看,無調性音樂的觀念其實是沿著西方傳統逐漸發展成形的。十八世紀早期的作曲家,已開始利用連續轉調或半音暫時掛留的技巧,來造成調性暫時不穩之感覺效果,巴赫(J. S. Bach, 1685-1750)的《半音幻想曲》(Chromatic Fantasy)便是一例。後來...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極限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類型。「極限」原為1960-1970年間的繪畫藝術,極限畫家儘量避免加入個人感情的色彩或戲劇性張力於畫面上,他們用最少量和極簡潔的線型及顏色來創作。極限主義音樂和這種藝術觀念相似。作曲家凱基(John Cage, 1912-1992)四分又三十三秒的《沉默》(Silence),便是最好的例子。其他的作曲家如賴克(S. Reich, 1936-)、賴利(T. Riley, 1935-)和葛拉斯(P. Glass, 1937-)都是當代知名的極限音樂家,他們的音樂利用簡短之音形、重疊構成,由於這種音樂沒有戲劇性的高潮,他不主宰聽眾的感覺,所以較適合後現代編舞家的口味,美國現代舞家卻爾茲(Luc...
《The Encyclopedia of 20th Century Music》.
|
單音音樂風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音音樂風格有時和單音音樂(monophony)同義;最主要的用法係指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新興的世俗聲樂曲的風格,其特質是單聲部、有樂器伴奏並擁有主調的結構,和舊有的聲樂複音音樂相對,歌詞的表達清晰是其訴求。此種聲樂之新風格,奠定了日後各種獨唱作品的基礎。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