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9.96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供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提供父母生活上所需要的物品、金錢。[例]子女供養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
可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可以實現。《禮記.祭義》:「養可能也,敬為難。」唐.孔穎達.正義:「供養父母可能為也,但尊敬父母是為難也。」
犬馬之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泛指奉養父母。宋.王安石〈上相府書〉:「願殯先人之丘冢,自託於筦庫,以終犬馬之養焉。」
反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烏鴉長大後,會啣食餵養母親。比喻子女成長後,奉養父母,報答親恩。如:「不孝子不但不反哺,還搜刮父母的養老金。」南朝梁.武帝〈孝思賦〉:「慈烏反哺以報親,在蟲鳥其尚爾。」
皋魚之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人皋魚喪母後,悲泣地訴說未能在慈母生前盡孝道,感動了孔子及其門人。見《韓詩外傳》卷九。後比喻孝養父母須及時。如:「父母在世,要盡孝道,以免皋魚之泣,徒留悔恨。」
證嚴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證嚴法師(1937~),俗名王錦雲,慈濟基金會創始人,台灣著名宗教家、慈善家。目錄1 生平2 重要獎項與榮譽3 著作3.1 講釋佛典3.2 慈濟發展3.3 語錄類3.4 心靈成長4 參考書目 生平證嚴法師,生於1937年台灣台中縣清水鎮,幼年時代承嗣給親叔父,後隨養父母移居台中縣豐原鎮。十五歲時,母親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開刀。在當時,開刀風險很大,心急的她為母親祝禱、虔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並發願「願從此茹素、減少自己十二年的壽命,為母親增壽祈福」。後母親竟也真的服藥而癒,她也因此開始茹素還願。1958年7月25日(農曆...
無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疾、無憂。《楚辭.宋玉.九辯》:「賴皇天之厚德兮,還反君之無恙。」《戰國策.齊策四》:「北宮之女嬰兒子無恙耶?徹其環瑱,至老不嫁,以養父母。」《三國演義》第一九回:「糜竺接見,具言家屬無恙,玄德甚喜。」
施教因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響至鉅。例如《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子游、子夏曾分別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給了兩人不同的答案。子游雖能奉養父母,但少了敬,所以孔子回答時,強調了「敬」的重要。子夏在侍親態度欠佳,所以孔子強調愉悅容色的重要。也就是說兩人雖然問了一樣的問題,但孔子針對個別欠缺的部分作回應,所以會有不同的答案。另外,在〈雍也〉篇中孔子直接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也說明了應依循個別的不同資質予以施教,才能有成效。孔門弟子三千,分列於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四科,程頤認為便是依其資質與能力而分,所以說:「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程頤的這段話見載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九》,後來「因材施教...
菽水之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子女孝順奉養父母,雖是粗疏清淡的食物,也能帶給父母歡慰。參見「菽水承歡」條。明.高明《琵琶記.蔡宅祝壽》:「入則孝,出則弟,怎離白髮之雙親?到不如盡菽水之歡,甘齏鹽之分。」
仰事俯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養父母,養育妻兒。語本《孟子.梁惠王上》:「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後泛指維持家計。「畜」文獻異文作「蓄」。《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這幾個門生,現在的立身植品,以至仰事俯蓄,穿衣吃飯,那不是出自師門?」也作「事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