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整體知識之間關係的平衡。失衡:當個體不能同化新知識經驗時,心理上自然會感到失衡。失衡時會產生一內在驅力,驅使個體改變既有基模。 階段觀 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 (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0-2歲)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性的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其基模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前運算階段 (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2-7歲)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性。具體運動...
佛洛依德(Freud)意識三層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依個體不同生活經驗,藉由意識和前意識壓抑而來。2.其為行為主要的決定者。佛洛依德認為潛意識屬於生理驅力和慾望,稱此原始力量為「Libido」,例如仇恨、恐懼。3.無法以回憶或聯想觸及。但可由夢境、口誤或筆誤、自由聯想或催眠等蒐集線索。故可解釋潛意識具有原始、不一致、幼稚的特徵。 參考文獻Weiten W. (1992)。Psychology:Themes and Variations(2nd ed).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吳來信(2008)。佛洛依德的人格層次:以冰山為例。2009年...
心理防衛機轉_(defense_mechanis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心理,試圖自我遮抑那些因擔心自我尊嚴受到貶抑、焦慮會不斷發生時出現的內驅力和情感,而有意無意使用的各種心理上的調整。人們會使用防衛機制保護自己免於不可接受的思想或衝動,或某些令人焦慮的訊息,無論是正常人或精神病患者皆會在某些行為上使用心理防衛機轉,差別在於程度不同,這是「自我」避免思想及情感失控的方法,而根據每個人的人格特質、經驗或觀念不同,會呈現不同的防禦方式。此概念來自精神分析理論中關於人類思想中存在多種力量進行互相對抗、鬥爭的假說。在生理上,心理防衛機轉被認為可以防止因各種心理打擊而引...
愛情三角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physical attraction)、性結合(sexual consummation)等等的驅力主要是性的需求也包括其他需求:尋求自尊、和別人發生關聯、支配他人、臣屬他人,以及自我實現。[註三]2.親密(intimacy):坦誠以對和了解(情緒層次)。屬於愛情關係中的親近感(close feeling)、關係感(connected feeling)、以及一體感(bonded feeling),以及在愛情關係中創造出一種溫暖的經驗。[註四]3.承諾(commitment):忠誠和犧牲以及長期維持關係(認知層次)。包...
死亡本能(Thanato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佛洛依德目睹恐怖屠殺和破壞行為,他感受到個體人格中存在著侵略、自我毀滅的本能,並此稱之為死亡本能。在佛洛依德的時代,死亡本能已是引人爭議的觀念,經常被視為反生物學及特異反應的悲觀主義。受死亡本能慾望所驅使的表現,衍生出攻擊驅力(aggressive drive),是一種自我毀滅的,轉向外界的替代客體所發展出的形式。包括殘忍、攻擊、自殺、殺人、體育運動與戰爭毀滅。死之本能的結局,必然是使有機体的自然界變為無機体,使生命變為死亡。佛洛依德指出,生存本能可以使死亡本能轉變,尤指原為朝向自己的,轉變為指向別...
佛洛依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早期著作3.3 潛意識3.4 性心理發展3.5 本我、自我與超我3.6 心理防衛機制3.7 生死驅力3.8 宗教心理學4 佛洛伊德的遺產4.1 心理療法4.2 哲學4.3 批判回應5 個案案例6 重要著作7 關於佛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書7.1 精神分析:理論與實踐7.2 概念批評7.3 傳記7.4 傳記批評8 影響9 外部鏈接10 以上資料來源 生平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奧地利帝國摩拉維亞(今捷克)普日博爾|弗萊堡(今普日博爾)一個猶太人家庭。他母親共生了三個兒子和五個女兒,他是長子;但還有一個同父異母...
動機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機是引發行動的一種衝動、慾望與需求。常以「動機」詮釋個體的行為表徵。以大腦習性、歸囚與分類化之機制運作,形成不同學派和意向性的動機學說和理論。例如教育領域著重探討「學習動機」;企管領域將動機研究納入激勵人力資源項目。現今動機學說的主要內容如下:1.驅力減低說(drive reduction theory),或稱驅力還原論:Clark Hull於1943、1952提出,主張個體自有內在的驅...
生存本能(Ero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佛洛依德(Freud)認為:驅使心智生命的力量則衍生自兩種主要的本能:愛欲 ( Eros ) ,或稱生存本能,以及死亡慾(Thanatos ) ,或稱死亡本能。佛洛依德的驅力觀點隨時間而變,早先界定 ego本能(ego-instincts ) 諸如饑餓和攻擊,目的是保存個體生命,而性本能,其存在則是為確保種族延續。其後他將其總稱界定為「愛慾」 ( Eros ) ,即生存本能,其能量則稱為「性源能」(Libido,或直譯「力比多」)。生存本能之目的,在求取生存及繁殖後代,如餓、渴及性等歸諸在此,產生之多種多樣的機體本...
轉移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移作用(Displacement) 定義個體把對某人事物積鬱的情緒、衝動(通常為負向),轉移到另一個比較不具危險性與威脅性的人事物身上,以尋求發洩,減輕自己的精神負擔。屬於神經症性的防衛機轉(Neurotic Defense)。佛洛依德認為轉移作用是處理攻擊、性衝動最好的方式,基本驅力是無法改變的,但滿足驅力的對象則可以改變。轉移作用的發生歷程,是個體將負面之情緒、想法經強行抑制後,由於不敢對受挫的來源表示不滿,因此將具有敵意、不愉快的情緒脫離原...
幼兒認知基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對事物特徵的細部記憶。 幼兒教育認知基模之建構認知心理學強調心靈的內在歷程,著重在個體主動的學習驅力,與行為學派重視外在刺激所引發的行為,將學習者視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不同,是故個體經由認識、辨別、理解事物,從而獲得新知識,而經由一歷程,促成個體認知結構的改變或基模的建立,就是一種學習。歸納各認知心理學家理論,所建構出的幼兒教育認知基模如下:皮亞傑基模應用:認識幼兒心智發展之基模維果茨基基模之應用:運用可能發展區,開發學生潛能布魯納基模之應用:從發現學習理論,主動建構知識奧蘇貝爾基模之應用:從有意義學習論連結新舊知...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