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8.43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門生、弟子、高足
瞿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墮者,遠公1>曰:「桑榆之光2>,理無遠照;但願朝陽3>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4>之徒,皆肅然增敬5>。 〔注解〕 (1) 遠公:即釋慧遠。東晉高僧,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
悚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墮者,遠公1>曰:「桑榆之光2>,理無遠照;但願朝陽3>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4>之徒,皆肅然增敬5>。 〔注解〕 (1) 遠公:即釋慧遠。東晉高僧,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
墊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小板凳等物件襯在腳下,提高足部。《福惠全書.卷一六.刑名部.人命下》:「另著一人用物墊腳,將繩帛緩緩鬆開。」
少林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林寺,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的一座佛寺,由於其座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距今1500餘年。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少林寺在文化意義上早已超脫佛寺建築藝術本身,以少林功夫的武學國粹為代表,涵蓋禪、意、藝、醫的少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傑出代表和瑰寶。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鮮明符號,少林寺在中國對外交流中佔據重要地位,少林文化遠播四海、廣植福田,少林弟子遍布五洲,少林寺以其獨特的價值與魅力吸引著...
要路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津,渡口。要路津比喻顯重的地位。《文選.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
肅然增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肅然起敬」。見「肅然起敬」條。0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源) 
噶當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藏佛教主要宗派之一。藏語bka'gdams pa 的音譯。噶當,意為一切佛語都是對僧徒修習的指導。淵源於十一世紀阿底峽尊者,由其高足仲敦巴確立西藏的傳承。後分成教典、教授、教誡三派。對西藏佛教各宗影響頗大。至十五世紀初,宗喀巴吸收其教義,創立格魯派,亦稱新噶當派,噶當派和格魯派遂合而為一。
肅然生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墮者,遠公1>曰:「桑榆之光2>,理無遠照;但願朝陽3>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4>之徒,皆肅然增敬5>。 〔注解〕 (1) 遠公:即釋慧遠。東晉高僧,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
凜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肅然起敬」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墮者,遠公1>曰:「桑榆之光2>,理無遠照;但願朝陽3>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4>之徒,皆肅然增敬5>。 〔注解〕 (1) 遠公:即釋慧遠。東晉高僧,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