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粗繩或粗鐵鍊。如:「麻索」、「鐵索」。《列子.天瑞》:「鹿裘帶索,鼓琴而歌。」《楚辭.賈誼.惜誓》:「傷誠是之不察兮,并紉茅絲以為索。」
六馬仰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樂聲優美動聽,連馬都輟食仰首傾聽。《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漢.王充《論衡.率性》:「推此以論,百獸率舞,潭魚出聽,六馬仰秣,不復疑矣。」
高山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樂曲的高妙。語本《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比喻知音的難遇。《董西廂》卷四:「不是秦箏合眾聽,高山流水少知音。」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二折:「高山流水知音許,古木蒼煙入畫圖。」也作「流水高山」。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漁父》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髮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於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慎勿與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緣葦間。顏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拏音而後敢乘。子路旁車而問曰:「由1>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2>威也。萬乘之主3>,千乘之君4>,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敖5>之容。今漁父杖拏逆立6>,而夫子曲要磬折7>,言拜而應,得无太甚乎﹖門人皆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伸腿而坐。如:「箕踞」。《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將及楚師,而後從之。乘皆踞轉而鼓琴。」《漢書.卷一.高帝紀上》:「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
任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順任性情之自然,不矯揉造作。《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舊唐書.卷一.高祖本紀》:「及長,倜儻豁達,任性真率。」
自娛娛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僅自我取樂,同時也使別人愉快。如:「他與賓朋相會,常鼓琴、吹簫自娛娛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牲口咀嚼食物。《荀子.勸學》:「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知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當伯牙彈琴志在高山時,子期便從琴音感到峨峨若泰山;當伯牙志在流水時,子期又感到洋洋若江河。子期死後,伯牙便絕弦不彈,因為再也沒有人能像子期那樣懂得他的音樂了。見《列子.湯問》。後比喻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文選.古詩一九首.西北有高樓》:「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昔伯牙絕絃于鍾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
流魚出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音樂美妙動聽,連魚兒也浮出水面傾聽。《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