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險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一點、幾乎。《三國演義》第八三回:「山坡上馬忠引一軍出,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誰知人心不同,到挑動了家長的一個機括,險些兒送了秀童的性命。」
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如:「一般中文系所說的國學,包括經學、史學、子學、文學等。」
2.國家為全國設立的學校。《幼學瓊林.卷三.宮室類》:「成均辟雍,皆國學之號。」
行為表現標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張紙上照打文件;其成功而完成的結果包括的錯處(打字或他種錯誤)不得超過兩個。」後面的情況,教師要求幾乎完美的行為表現。最低的熟練水準指學生必須做什麼以「贏得這場比賽」──成功地達到目標。以下列舉出若干不同類型的行為表現標準:1.最低數目2.百分比或比例3.距離固定標準的限制4.區別成功的行動表現的特徵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行為表現標準英文關鍵字:Performance standard 參考資料黃光雄著。課程與教學,1996年初版,頁202-204,師大書苑。
盈篇累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連篇累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隋書.卷六六.李諤列傳》載,李諤是隋代著名的文人,十分受到隋文帝的重用,被授與治書侍御史的官職,又被封為南和伯。他為人正直,通達時務,很受眾人的推崇。他的學問和口才都很好,對任何時事不滿就寫文章上書皇帝,表達自己的意見,文帝幾乎都會接納。李諤看到當時人所寫的文章,多半承襲六朝的風格,詞藻雖華麗,但內容卻十分空洞。於是上書皇帝,說明這種情況的嚴重性,古時候風行教化,人人知書達禮,寫的文章都能表達美德與大道。但是到了後來,禮教漸漸衰落,為文不再注重道理,只知計較字詞的運用,內容也不外乎是形容風花雪月。李諤認為這種風氣對社會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應該立即矯...
非洲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保羅男爵所發現,並將之移至平地種植,自此開始現於世,因此另一別名即為「聖保羅花」。非洲菫之花期長,幾乎全年都可見其花朵盛放之景,聞其清新怡人之芳香。 花非洲菫呈聚繖花序,花柄長,花自葉腋間抽出,或自葉與葉之間抽出,平均一莖可著生三至九朵花,呈半球狀。非洲菫之基本花型為五瓣,三大二小,主要為脣形,另外亦有星形、波浪狀、披肩狀、冠毛狀等。而依據花徑大小可分為大輪種(花徑7公分以上者)、中輪種(花徑3~5公分)及小輪種(花徑0.5~2公分)。非洲菫之花瓣有單瓣、重瓣及皺瓣等多式變化。花色繽紛,包含紅、粉紅、白、淺綠、淺紫、濃...
茯苓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絕大多數為草本或灌木,只有極少數呈樹木狀;菊科植物適應力非常強,從海濱、平地至高山,從赤道到極地幾乎都有他們的蹤跡,大部分都喜歡向陽的開闊地,且憑著旺盛的繁殖力而成為各種新闢地或火燒地的先驅植物。本科植物是雙子葉植物中數一數二的大家族,全世界約有1000屬、20000種以上,而在台灣約有70屬、180種。<註1> 魚眼草因茯苓菜的頭狀花就像一顆魚眼,故又稱魚眼草,但因他的花序帶有長柄,也有人笑稱是蝦眼草或蟹眼草。茯苓菜喜歡生活在有人煙的地方,例如庭園或菜園附近,因土壤通常都比較潮濕且具有養分,使得他們可以...
市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範圍內商業興盛、人口及建築物密集的地區。[例]每到上下班時間,市區各主要道路總是人車擁擠幾乎寸步難行。
高山沙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枝,有縱稜線,被毛根的特徵:肉質肥大葉的特徵:互生,長橢圓型或披針形,表面粗糙,鈍鋸齒緣,有毛絨,幾乎無柄花朵著生位置:單生,或二至三朵生於莖端類型:雌雄同株顏色及大小:紫藍色,三至三點五公分長花被:花冠鐘形,先端五裂,裂片為三角形;花萼筒成短圓柱狀,先端五裂,裂片線形雄蕊:五枚,圍生在花柱基部,十二釐米長柱頭:四裂,花柱線形果實型態:五至十釐米長有明顯稜線之蒴果<註1>生活周期:抽芽期四至五月、開花期七至九月、果熟期八至十月 高山沙參與玉山沙參與桔梗花為同科姐妹的高山沙參是高海拔固有的多年生宿根性冬枯草本...
踏破鐵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穿破堅固的鞋子。借指走遍天下,或奔走勞苦。如:「他四處奔走打聽,幾乎是踏破鐵鞋,終於找到失散多年的親人。」
若釋重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齊國。後來又到了晉國,晉君把他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魯國幾乎七年沒有國君。當初昭公在出走時,先居於鄆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鄆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潰亂。因此《穀梁傳》形容昭公離開鄆城出奔到晉國,對鄆城的人民來說,好像放下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後來「如釋重負」被用來形容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亦用來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鬆愉快。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