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2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英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美等民族的語言。屬於印歐語系,在世界六大洲廣泛使用。分布在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文字採用拉丁字母。[例]英語幾乎已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語言了。
宿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往日。《漢書.卷五四.蘇建傳》:「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司馬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重視的程度,卻遠遠遜於聞名遐邇的金庸、古龍、梁羽生諸「大師」,除了葉洪生先生對他「情有獨鍾」之外,幾乎沒有人願意為他推介;從受歡迎、流傳的層面而言,似乎亦不及臥龍生、諸葛青雲、東方玉、柳殘陽等擁有廣大的新舊讀者,在武俠小說出租店中,他總是委委屈屈地踡伏在偏僻的角落。窺其原因,可能有兩點,其一是司馬翎過早中輟寫作生涯,1971年以後,他歸返香港經商,在此時期,由於武俠小說出版界的混亂情勢(主要是著作權法問題),「司馬翎」之名,幾乎成為一切冒名偽作的...
防萌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防微杜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和帝即位時只有十歲,由竇太后臨朝聽政。因為和帝並非竇太后親生的兒子,所以太后處心積慮地架空和帝,培養娘家的勢力。她讓自己的哥哥竇憲當上大將軍,掌握軍權,其他的三個兄弟竇篤、竇景、竇環也都封侯進爵,朝政幾乎都由竇氏的親人、姻親所把持,甚至連地方的官員都是由竇家所安排的,權傾一時。當時的司徒丁鴻,對竇氏專權禍國十分不滿,是少數沒有向竇氏低頭的大臣。那時剛好發生了日蝕,丁鴻藉機向和帝上書,希望和帝能夠壓抑竇氏。他引《詩經》的話說:「現在上天已經用災異之象來警告我們,我們不能遊戲豫樂,不當回事。」希望和帝能親攬政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
休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某些生物為了適應不良的自然環境,而使生命活動暫時降低到幾乎停頓的狀態。如蛇等冷血動物到冬天即不吃不動,植物的芽或種子,到冬天即停止生長。
白犀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回復速度驚人。白犀牛也是體型最大的犀牛,粗厚的灰色皮膚上,除了腹側及前腿與身體相連處外,少有皺褶。幾乎是草食性動物,上唇堅硬寬直,能夠緊貼地面吃草,因此又稱「方唇犀牛」。雄性犀牛重量可比雌性犀牛重量多五百公斤,頸背部位也比雌性突出,或在肩膀有隆起,前角也比雌性大,可長達1.3公尺。性情相當溫和友善,會組成小群集,其中包含母子群集最多7頭的未成熟個體。成熟公牛大部分獨來獨往,並以特定的動物來防禦約一平方公里的領域,必要時會以角爭鬥。只有優勢雄性才能其領域範圍內進行交配,且經多次嘗試才能成功交配。(註1) 外表成年白犀牛重...
楊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謂聲譽崇隆,當世如項安世、陸游、姜特立等人皆曾指出當時「誠齋詩律」的風行,足證楊萬里在南宋中興詩壇幾乎居於宗主地位。稍後的嚴羽在《滄浪詩話》則立「楊誠齋體」,為的是標舉楊萬里「已而盡棄諸家之體,而別出機杼」的成就。但詩學史對「誠齋體」的評價到了南宋後卻不再令譽天下,有清一代對「誠齋體」的看法大多惡其粗豪鄙俚,少數如《宋詩鈔》能將「誠齋體」還原到歷史語境中,突顯誠齋體能在江西流風之中有所創發,較後期則或如紀昀推重楊萬里「才思健拔」的描寫技巧,但對「誠齋體」的創作實踐則評價不高。
真海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是流線型。牠們的皮膚近乎完美的光滑,下面是一層厚厚的鯨脂肪,可以調節、適應水壓的變化。因此在移動時幾乎不會產生波浪。牠們的鰭內都是由骨骼所構成,包含臀骨、手骨和指骨,可以保持平衡和掌握方向,只有在非常緩慢的游動時,當作划槳來使用。(註1) 海豚海豚游泳速度很快,可達每小時40公里,而且牠們還喜歡嬉戲,能夠表演各種高難度動作,例如:快速躍出水面之類等等。海豚也以聰明和家庭關係密切著稱(如果有隻小海豚出生,其他的母海豚都會聚集過來,幫助剛出生的小海豚浮到水面上呼吸)。這類動物約有80幾種左右,有兩種完全不同的進食方法,牠們...
產前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時手指賈,齒根眼皮都外層組織漸漸長成,性器官也明顯出現,已肉眼即可辨認胎兒的性別,11周大的胎兒,幾乎已經完全是人的模樣了。滿12周時,胎兒重約100公克,長約15公分。(註1) 關鍵字中文:產前期英文:antenatal period 參考書目註1賈馥茗(1995)。教育心理學,頁32-34。國立空中大學
新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古代朝鮮的三個王國之一。相傳為赫居世所建,至西元四世紀中葉,成為朝鮮半島東南的強國。定都慶州,繼而與百濟、高句麗鼎足而立。七世紀中葉滅百濟及高句麗,趕走唐朝軍隊,幾乎一統半島。後於九世紀衰落,而滅於王氏高麗(王建)。新羅國王十分仰慕中國文化,除派遣子弟至長安留學外,其文字、曆法、律令制度、服飾等盡依唐式,唐化程度十分澈底,故也稱為「君子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