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258 ms
共 24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科勒氏鰍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延長,前部略圓而粗狀,頭胸腹面平坦,後側略側扁。頭中大而平扁,吻圓鈍。口下位,弧形。有鬚4對:頜鬚1對,末端僅達眼眶前緣之下方;頤鬚3對,頤鬚間有許多小乳突。體被中小型圓鱗,僅背鰭前鱗具弱的稜脊,胸腹部裸露無鱗;側線完整,平直;側線鱗數36-38。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 2(不分枝軟條)+6(分枝軟條)。體背側黃褐色,腹部灰白色。體背部佈有小斑點,側線中央有一條由7-9個黑色塊狀斑紋所連成的縱紋;眼下緣至口角處具一黑色線紋。背、尾鰭基部略黑,餘鰭淺灰色。以前所記載之中間鰍鮀(Gobiobotia intermedia)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
普(朗特)‧邁(爾)二氏膨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一超音速流場流經一偏離其流向的轉角時,流體因而膨脹且加速,轉角處一連串的膨脹波稱之。如圖所示。
|
吉(布士)‧杜(漢)二氏方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慮r成份,簡單可壓縮系統,內能U是熵S、容積V及各成份莫耳數ni(i=1~r)的函數(一階),利用Euler定理,逕對諸變數展開,即
代入Maxwell關係式: 以及化勢 得 再由吉氏函數定義G=U+PV-TS,得知: 即為吉‧杜二氏方程式,用來統御多成份系統中,成份變動引生性質變更情形。 |
韓(特耳)‧崔(菲特)二氏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崔二成圖係由韓‧崔二人所建立,用以說明照像術中,曝光量(=光強度 × 曝光時間)和底片變暗程度,又稱做密度(density),之間關係的一條特性函數圖,其特性如下:(1)在曝光量小於慣性曝光量(exposure inertia) E0時,其密度為一定值 D0,此文稱作霧化密度(fog density)。(2)當曝光量大於最大值 E1 時,其密度維持在最大密度 D1。(3)當曝光量界於 E0 和 E1 之間時,密度和曝光量的對數值(log exposure)成一線性關係,其斜率即是所用底片的加瑪值 γ。在拍攝光學干涉條紋時,可參考此圖去選擇適當加瑪值之底片,以獲得較佳的條紋對比。
|
達氏短槳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少刺短槳蟹、石蟳仔,英名Blue swimming crab。頭胸甲呈橫寬扇形,寬約5至7公分,表面除了隆起的部分以外均密生細毛,常黏附許多沙子,胃區有3對隆起,前側緣具有5個尖銳的齒,其中第4齒最小,第5齒次之,前額具有6個鈍齒,中間的2個額齒略低於兩側的額齒,且基部略微被兩側的額齒所覆蓋。第二觸角基節寬度大於眼窩直徑。螯腳不等大,長節內緣具有3棘,其中靠近基部的棘較小,後緣表面呈波紋狀,腕節內前角有一大棘,掌節上緣具有4棘,無顆粒。步腳的前節及指節具有一條凹陷的縱溝,第四對腳較短且成槳狀。頭胸甲會隨環境而變色,從暗紫色至墨綠色都有,在中央橫溝紋及後緣上常有一些小白點,螯腳的腕節為深藍綠...
|
婁氏(長鰭)海盜鯛(澳竺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nolestes lewini (Griffith, 1834)
體延長,形似圓筒。體被圓鱗,頭部亦然。側線幾近直線,有鱗64~70。口大,吻圓。上下頜具小細齒,前端稍大,犬齒狀。背鰭分離甚遠,第一背鰭較小,僅有硬棘4~5枚;第二背鰭稍大,硬棘弱小,1~2枚,軟條則有15~19。尾鰭微分叉。體呈銀灰色,但洄游至河口時,體側上半顏色會變深,形成褐色。最大體長可達50公分。
僅分布於澳洲南部沿岸及河口。
沿岸性魚類,從淺海海藻密生的水域到較深的岩礁區皆可見其蹤跡。棲息深度可達60公尺。通常形成一小群體,偶而會形成數千隻的一大群,藉以保護自己。
目前沒有商業性的捕撈,但其肉質不錯,是可食用之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海盜鯛科(Family Dinolestidae),Long-finned Pike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
佛氏通泉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草本,具短匍匐莖。根生葉長橢圓狀卵形至長橢圓狀匙形,長3-7 cm,葉緣裂至深裂,兩面被粗毛或下表面僅葉脈被毛,寬翼,葉柄長1-4 cm;走莖葉近無柄,小於根生葉。花序5-15朵花。
|
雷氏胡椒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背緣隆起呈弧形,腹緣圓。頭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鈍而唇厚,隨著成長而腫大。口小,端位,上頜突出於下頜;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頤部具6孔,但無縱溝亦無鬚。鰓耙細短,第一鰓弓鰓耙數5-7+1+11-15。體被細小弱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54-58。背鰭單一,中間缺刻不明顯,無前向棘,硬棘數XII,軟條數19-22;臀鰭基底短,鰭條數III+7;尾鰭略內凹或幾近截平。體灰白色,體於胸鰭上方之背側具4條由吻端至體後部之暗褐色寬縱帶,而頭部於胸鰭下方有2條由吻端至鰓蓋緣之暗褐色寬縱帶。背鰭、臀鰭和尾鰭,散布有黑褐色之斑點;胸鰭基部具黑褐色斑;腹鰭外側黑褐色,內側淡白色。幼魚期體色淡黃...
|
華氏溫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溫度標示法。由德國物理學家華倫海(Fahrenheit,現譯法倫海)發明。在一大氣壓下,水的凝固點定為華氏三十二度,水的沸點為華氏二一二度。簡稱為「華氏」。
|
泰(勒)‧麥(柯)二氏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音速流流經圓錐體所產生的錐型流動(conical flow,參見該則名詞說明),其統御方程式是非線性的常微分方程式,因此解法甚為困難。早期(1929年)布士曼(A. Busemann)曾在速度圖上以積分方法解出。隨後(1933年)泰勒和麥柯兩人想出以數值方法直接積分求解,並將重要的流體和流動變數(如壓力、流速、馬赫數及頂角等)作成圖表,甚為方便並廣被使用。因此稱泰勒和麥柯兩人對錐形流動的數值解法,稱為泰‧麥二氏解。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