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4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匠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木工、工匠。唐.韓愈〈進學解〉:「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伐去俺條枚,芟落俺枝葉,又要賣俺與匠氏。」
|
郎氏針鯒(藍氏棘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oplichthys langsdorfii (Cuvier, 1829)
體延長且很平扁。頭寬扁,背面粗糙,具密顆粒狀和鋸齒狀突起,稜脊和棘均十分發達。口大,前位。上下頜、鋤骨及腭骨均具絨毛狀齒帶。側線骨板上各具有2倒向的強棘。體背側面灰褐色,隱具5暗色橫紋以及不規則斑紋,腹面白色。第一背鰭上半部黑色,基部淡色;第二背鰭具數縱行暗色斑點。胸鰭及尾鰭具暗色斑點。腹鰭及臀鰭白色,最大體長可達43公分。
日本、中國及台灣海域。
深海底棲性小型魚類,喜棲息砂泥底質海域,深度由10公尺至1,500公尺,以小魚、甲殼類等底棲生物為食。
小型魚類,外表多刺且被骨板,不具食用價值,一般以下雜魚處理。
T0000000001--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T0000000020--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T0000000101--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T0000000090--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T0000000111--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T0000000116--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T0000000171--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T0000000388--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T0000000319--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T0000000400--牛尾魚亞目(Suborder Platycephaloidei)
T0000000351--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T0000000403--針鯒科(Family Hoplichthyidae),Ghost Flatheads
|
奧氏櫻蛛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奧氏櫻蛛蟹Hoplophrys oatesi原置於蜘蛛蟹科(Majidae),現分出至臥蜘蛛蟹科(Epialtidae)。頭胸甲渾圓近乎球形,身體及附肢表面有許多突出的強棘,搭配上半透明淺粉紅色及白色骨針紋路的身體,與背甲及附肢上黏附的紅色軟珊瑚活體組織,在海雞冠軟珊瑚上具有極佳的偽裝效果。經常棲息在海雞冠軟珊瑚表面,具有極佳的偽裝,母蟹成蟹殼寬約1公分左右,本種以海雞冠軟珊瑚的水螅體作為食物,這也可能是形成其體色的原因。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熱帶海域的珊瑚礁區,在日本南部、臺灣、菲律賓、印尼等地的淺海珊瑚礁區皆有記錄。目前臺灣在恆春半島附近海域及蘭嶼有數次的出現記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丁氏雙鰭電鰩或丁氏木鏟電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arcine timlei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體盤近似圓形,體盤長度稍短於全長之半,體盤寬度則稍大於長度;頭長為吻長之1.7倍;眼小,眼徑約為噴水孔之半;口裂橫向,小型,寬度不及吻長之1/3;齒窄,外緣圓,上頜齒23列,下頜齒21列,齒冠內緣具一尖突;噴水孔大型,緊鄰眼眶後方,邊緣不具小突起。背鰭2枚,約略同大,外角尖突;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基底末端稍後方;尾長長於體長之半;尾側具縱走皮褶;尾鰭高度約為其長度之2/3。福馬林浸泡後體背呈淡棕色,具許多暗色點,腹面白色。
出現於中國大陸、東印度洋諸群島、日本、台灣沿岸海域。
底棲性。
可由底拖網漁獲,無食用價值,僅提供為養殖用餌料。
T0000000001--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T0000000020--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T0000000029--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T0000000028--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T0000000034--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T0000000073--鰩目(Order Rajiformes)
T0000000076--電鰩亞目(Suborder Torpedinoidei)
T0000000078--雙鰭電鰩科或雙鰭電鱝科(Family Narcinidae),Numbrays
|
查(普曼)‧焦(季特)二氏燃燒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查‧焦二氏燃燒波包括查‧焦二氏爆震(參見Chapman-Jouguet detonation)及查‧焦二氏爆燃(參見Chapman-Jouguet deflagration)。二者的共通點是:燃燒生成物與燃燒波的相對速度為音速。
|
飯島氏銀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細長,稍側扁,尾柄較長,腹部圓。頭中大,頭頂稍隆起。吻略尖。眼大,上位。口斜裂,上頜較下頜為長。咽頭齒2列,齒式5.3-3.5。唇薄。有鬚1對。鰓耙退化,排列稀疏。體被中大型的圓鱗;側線完全而較平直,側線鱗數34-35,背前鱗 10-11。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6(分枝軟條);腹鰭 7(分枝軟條)。體背側灰褐色,頭背部略呈灰黑色,腹側灰白;體側中央有一條不明顯之黑色縱帶,帶有金色光澤。體背側每個鱗片邊緣為黑色而構成網狀紋。背、臀鰭散在不規則排列之小黑點;其餘各鰭透明無斑點。
|
海氏刺尻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橢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游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上下頜相等,齒細長而稍內彎。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背鰭硬棘XV,軟條15;臀鰭硬棘III,軟條17;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尖形;腹鰭鈍尖形;尾鰭圓形。體及各鰭一致為金黃色,眼周圍有黑褐色斑駁;幼魚及成魚體色一致。
|
奧(士瓦)‧迪(威)二氏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體流動時,其應力與應變或應變率之間的關係,隨流體性質及其流動狀況而有不同,有各種不同的模式方程式用以描述其間的相互關係;奧‧迪二氏模式為其中之一,其方程式如下所示:
其中,τ為應力張量;△為應變率張量;τyx為剪切應力;vx為速度;y為座標;m,n為模式參數。 上述模式亦稱為指數定律,當n=1時,相當於牛頓流體;n<1時,為擬塑流體,其粘度隨剪應變率增大而減小;n>1時,為膨脹流體,其粘度隨剪應變率增大而增大。 |
柏金森氏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比較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疾病。西元一八一七年由英國醫師柏金森提出,主要病症為彎腰曲背、行動緩慢、面部表情呆板、四肢顫抖、麻痺等。病因迄今未明,醫學界僅知其病理及生理變化,患者年齡多在五、六十歲以上。也稱為「震顫麻痺症」。
|
外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母親的父母家。《後漢書.卷二七.杜林傳》:「又外氏張竦父子喜文采,林從竦受學,博洽多聞,時稱通儒。」《太平廣記.卷四八六.無雙傳》:「初,仙客父亡,與母同歸外氏。」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