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說文解字詁林及補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文解字詁林及補遺〕,凡1,360卷,丁福保編纂。民國17年(1928)上海醫書局初版;20年改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刊行,增附「補遺」;65年臺北商務印書館重印,增附「四角號碼總索引」;66年臺北鼎文書局影印,將「補遺」部分併入正文編排。
該書係丁氏為了便利後人研讀〔說文〕,花費30多年的工夫,彙集南唐徐鉉、徐鍇和清人藏琳以下近300家有關〔說文〕研究、考訂、論評、註釋和校勘的文獻資料,經由條分縷析、排比歸類等步驟,或編於書首,或分別繫於許書各字之下,彙輯成帙,是研究〔說文〕重要的資料彙編書。 目前商務印書館重印本,裝訂為17巨冊,各冊的內容略述如下:第1冊以〔說... |
補助控制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測區內主控制點所增測之補助測站點,該等點位如可供長期使用者,亦應釘立時段性之固定標誌,如木椿,鋼釘等。其測設之精度標準通常均較主控制點之要求為低,如支導線點,臨時水準點等。
|
混補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補法為南宋太學入學方式之一。據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載:「太學補弟子員,故例,每三歲科舉,候朝廷差官鎖院,凡四方舉人皆得就試,取合格者補入之,謂之『混補』。」此舉應係宋室南渡後收攬人心之法,亦予落第士子多一條出路。孝宗淳熙後,朝議以就試者多,欲為之限制,乃立「待補法」(參見「待補法」),以代混補法。光宗紹熙三年(1192),禮部侍郎倪思曾奏請復混補法,惟其議末行。其後,待補法弊端叢生,至寧宗慶元中遂罷之。嘉泰二年(1202),復行混補法,就試者至三萬七千餘人,分六場十八日考試。
|
互補色立體觀察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互補色眼鏡,觀察互補色立體像片或圖片之方法。見互補色原理。
|
提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醒。《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不過當日別人不肯多句話兒罷了,怎的張金鳳他也不提補我一聲兒?」也作「提撥」。
|
培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培養滋補。《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是這等樣,天下無妻子的人或者也少幾個,也是培補元氣之一端。」
|
伽馬補償離子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子與伽馬混合存在時,能將伽馬的影響消除而僅偵檢中子之差別游離腔。多簡寫成CIC。
|
補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神拜佛,將不好的運氣補強去衰。
|
刮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字時用刀仔細刮去錯誤的部分,再將正確的修補上去。如:「她正在小心翼翼的刮補錯字。」
|
教育的補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首先提出「教育的補償」觀念的是英國社會學家及教育家柏恩斯坦(Basil Bernstein)。他曾經花了很長的時間在倫敦的貧民窟調查兒童文化不利的情形,發現兒童因為文化不利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以致長大以後,造成文化陶冶的貧乏,再接受教育時,程度趕不上別人,形成教育無法補償的現象。
柏恩斯坦的理論提出來以後,獲得教育界的重視,例如德國一些教育學家根據他的理論進行研究,也有研究成果;那些研究的成果認為教育應提供「教育機會」給兒童,以免造成兒童因失去教育機會而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就一般情形而言,教育的補償理論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1.教育是無法補償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