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5 ms
共 3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條萬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頭萬緒」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曹植〈自試令〉(據《文館詞林.卷六九五》引)令:吾昔以信人之心,無忌於左右,深為東郡太守王機、防輔吏倉輯等任所詿白,獲罪聖朝,身輕於鴻毛,而謗重於太山。賴蒙帝主天地之仁,違百寮之典議,捨三千之首戾,反我舊居,襲我初服,雲雨之施,焉有量哉。反旋在國,楗門退掃,形影相守,出入二載。機1>等吹毛求瑕2>,千端萬緒,然終無可言者。 〔注解〕
(1) 機:王機,三國魏人,曾任東郡太守,生卒年不詳。
(2) 吹毛求瑕:比喻刻意挑剔過失缺點。瑕,玉之小病。見「吹毛求疵」。
|
十生九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九死一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楚懷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同流合汙。後來「九死一生」這句成語就從...
|
更絃易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公帑,所以下屬們就有怨言;事奉貴族不能超過禮制的規定,所以貴族們就有怨言。由此可見,這些人之所以讒謗晏子,並非因為晏子治理不好,而是因為晏子的改革,讓他們既得利益受損,所以才說壞話攻擊他。晏子又請景公不要因此而停止改革,反而要澈底放棄舊路,改行新政,這樣不出三年,就會有好的政聲。這兩個典源一用「更張」,一用「改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改弦易轍」,用來比喻改變制度、做法或態度。
|
心煩意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煩意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煩意亂」原作「心煩慮亂」。戰國時楚國人屈原秉性堅貞,他為國家竭盡了忠心智慧,卻屢遭奸臣讒言毀謗,而被放逐在外三年都沒能再見到君王一面。在「心煩慮亂」,不知如何在這汙濁世界自處的情況之下,他只好去見太卜鄭詹尹,希望能藉占卜解除自己的疑惑,結果卻徒勞無功。後來「心煩意亂」這個成語就從「心煩慮亂」演變而出,用來指心情煩躁,思緒凌亂。
|
痛毀極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力的毀謗辱罵。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
|
身無完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劉禪為驃騎將軍,又將蜀國舊臣,依其地位高低,或任命為朝廷官員,或收為下屬。鄧艾居功自傲,成為鍾會讒謗他的藉口,鄧艾從此受到司馬昭的猜忌。後來,鄧艾和司馬昭在商量滅吳之策時,意見不同,鍾會、衛瓘、師纂等人乘隙向司馬昭誣告鄧艾謀反,於是朝廷下詔逮捕鄧艾父子,派鍾會負責將他們由成都押解至京師受審。這時鍾會麾下有軍隊二十餘萬,遂密謀造反。但司馬昭對鍾會的野心亦早有防備,遂遣軍入蜀討伐鍾會,雙方在蜀宮城內外展開激戰,鍾會被殺,後由監軍衛瓘接管蜀軍。由於衛瓘亦曾參與誣陷鄧艾,怕事跡洩露,於是派人殺鄧艾父子,師纂亦在被殺之列。師纂平日為人,個性急躁,對人苛薄而缺乏恩澤,所以死狀極慘,甚至被折磨得身上的皮膚...
|
叨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謙不該得而得。三國蜀.諸葛亮〈街亭之敗戮馬謖上疏〉:「臣以弱才,叨竊非據。」《晉書.卷七三.列傳.庾亮》:「臣凡鄙小人,才不經世,階緣戚屬,累忝非服,叨竊彌重,謗議彌興。」
|
醜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誣衊。《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緣飾文字,巧言醜詆。」《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後人雖也有曉得是元微之,不遂其欲,托名醜詆的,卻是戲文。」
|
詈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責罵詛咒。《漢書.卷二三.刑法志》:「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
|
馬耳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注解〕
(1) 不直:沒什麼價值。直,通「值」,抵得上。
(2) 東風:春風。
(3) 射:吹掠。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