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7.01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鴻篇巨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篇幅、規模很大的著作,或恭維、讚美他人的作品。如:「他所發表的鴻篇巨制,立論精,獲得廣大的迴響。」也作「鴻篇巨帙」。
倒海排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班師之日,兵不戍一郡,土不一廛。夫豈無人,以大鎮未平,不可守小故也。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雖翦枝竭流,終不可絕矣。
諾曼第(Normand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宏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模偉大、雄壯。《文選.潘岳.西征賦》:「蹈秦郊而始,豁爽塏以宏壯。」《紅樓夢》第八○回:「這天齊廟本係前代所修,極其宏壯。」
緣木希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緣木求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統治天下。孟子認為,要以仁德統治天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去照顧、愛護百姓。可以先從尊敬自己的父兄、愛護自己的子弟開始,然後推及別人的父兄子弟,這樣就能治國、平天下了。如果不從這基礎開始做起,就想開疆土,使其他諸侯歸順而稱霸天下的話,正如同爬到樹上去抓魚,是不可能達成的。後來《孟子》原文的「緣木求魚」演變成一句成語,用來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
騰踏飛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變,不但立論鮮明,語言平易,且取譬新穎,雖用古人的思想卻不引經據典,為古文創作另了一條新的途徑,正是其提倡的古文運動的最好實踐。同樣的精神,亦反映在韓愈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上。〈符讀書城南〉這首詩,正是韓愈為了勉勵他的兒子韓符能勤奮向學所寫的。在詩中韓愈強調了為學的重要性,他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有學問,治學唯勤,不勤勞的話無法有所成就。就好像有兩個小孩,從小一起玩耍嬉戲,還看不出來有什麼差別。後來一個勤學,另一個則否,等到他們都長大成人,勤學的孩子成為人中之龍,不勤學的孩子則庸庸碌碌。於是勤學的孩子仕途得意,如同駿馬飛馳而去,再也看不到他那庸碌不學有如蟾蜍的朋友。後來...
海牙(Hagu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流的大河。亦泛指流水。清.張惠言〈黃山賦〉:「然後湀會流,交注群輸。」
金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祥瑞之器。梁.孫柔之《瑞應圖.金牛》:「金牛,瑞器也。王者土地開,則金牛至。」
關子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臺南市白河區,為枕頭山的高嶺,原名高仔嶺,是白水溪的發源處。日治時代因有溫泉,乃開山道,大事經營,是觀光勝地之一。與北投、陽明山、四重溪並稱為臺灣四大溫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